馬歇爾起用巴頓時曾在筆記本中寫下這樣三句話:“他能帶領部隊赴湯蹈火”,“但要用一根繩子緊緊套住他的脖子”,“一有裝甲部隊就交給他指揮”…… 假如戰(zhàn)場是一個舞臺,那么巴頓絕對是一流的“舞蹈家”,他的一生,似乎就是為戰(zhàn)爭而存在的。一想到要上戰(zhàn)場,他就興奮不已,語言更流暢了,精神更抖摟了……他幾乎就是一頭好斗的“公牛”。 他有常人沒有的“勇”,也有常人沒有的“謀”。兩方面的結合,促成他日后的成功,他說“抵抗競爭者的戰(zhàn)略性攻勢,上上之策乃是改變游戲規(guī)則”,他說“不能以本色示人者成不了大器”,……這就是他的“謀”,他自己稱之為“機智的勇氣”…… 本書原名War As I Know It,由巴頓夫人比阿特麗斯·艾爾編輯,巴頓原副參謀長保羅·D·哈金斯上校撰寫腳注和引語,著名軍事傳記作家道格拉斯·S·弗里曼撰寫前言,巴頓死后二年(1947)出版。 弗里曼被巴頓稱為“我們時代最偉大的軍事傳記作家”,而弗里曼則稱巴頓為“天賦的偉大的美國軍人”、“一部偉大傳記的最理想的寫作對象”。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巴頓將軍轉戰(zhàn)北非、意大利、法國、比利時、荷蘭、德國等地,在作戰(zhàn)間隙或激烈戰(zhàn)斗時寫下自己的日記。這些日記,后來就成為他撰寫本書的“原始材料”,從1942年7月到發(fā)生致命事故三天前的1945年12月5日,他一直保持撰寫日記的習慣,有時“語言尖刻”,有時“牢騷滿腹”…… 這是巴頓將軍有關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戰(zhàn)地情況”的唯一一部連續(xù)性記載,沒有事后“加工”與“裝修”,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與學術價值…… 閱讀本書之理由: 他是一個幽默風趣的人,他有判斷,有激情,有敏銳的洞察力,不管是馬匹、賽艇,還是考古學、人類學,他樣樣都喜歡,樣樣都感興趣。他又是一個有智有謀、敢于勝利的人,他軍事指揮方面的勇猛與果敢,直可與“石墻”杰克遜媲美。他個性鮮明,毫無掩飾,在他的周圍,他可以罵士兵,士兵也可以罵他,形成一種特有的“罵街方式”。他以戰(zhàn)爭為“人類最壯觀的競賽”,并以在競賽中取勝為樂.他說:“在這周圍,似乎只有我才是真正享受這該死的戰(zhàn)爭的樂趣的!”…… 建議以下人群閱讀本書: 戰(zhàn)爭史之研究家或愛好者,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之研究家或愛好者,巴頓之研究家或愛好者,傳記文學之研究家或愛好者,“競爭策略”之研究家或愛好者,職場人士或非職場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