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禮》的基本內容是講設官分職的。規(guī)模弘大,組織嚴密,儼然一幅天朝大國的氣象。在這個大國中,至高無上的是王,即天子。為了治理好這個龐大的國家,就把國家的職能分解為六大塊,即所謂“邦治”、“邦教”、“邦禮”、“邦政”、“邦刑”、“邦事”。掌管邦治的官長叫做大宰,掌管邦教的官長叫做大司徒,掌管邦禮的官長叫做大宗伯,掌管邦政的官長叫做大司馬,掌管邦刑的官長叫做大司寇,掌管邦事的官長叫做大司空。這叫做六官。又把六官與天地四時相配,大宰是天官,大司徒是地官,大宗伯是春官,大司馬是夏官,大司寇是秋官,大司空是冬官。后人模仿《周禮》,把吏部比作天官,把戶部比作地官,把禮部比作春官,把兵部比作夏官,把刑部比作秋官,把工部比作冬官。這種類比,也只是類比而已,不可視為完全相同。在六官之下,又各自分別設置了六十個左右的機構,每個機構都有其固定的編制與明確的職守。機構之間,既有縱向的領導與被領導關系,又有橫向的分工協(xié)作關系,從理論上來說,可以說是嚴密之至,滴水不漏。有了這樣一套嚴密的官僚機構,天子如果要貫徹自己的意志,可以說是就像身之運臂,臂之運指,莫不隨心如意。但是,如此嚴密的官僚機構,不要說有周一代做不到,就是空前統(tǒng)一的秦帝國也沒有做到,所以,《周禮》中的這一套完整的官制,理想的成分較大,現實的成分較小?!吨芏Y》六篇,一日天官大宰,二曰地官司徒,三曰春官宗伯,四曰夏官司馬,五曰秋官司寇,六日冬官司空。據馬融《周官傳序》、鄭玄《三禮目錄》和陸德明《釋文·序錄》,漢時已缺少《冬官司空》一篇,懸賞千金也沒有找到,只好以性質相近的《考工記》代替。從此以后,便有了《冬官考工記》的提法。《考工記》的作者,經江永、郭沫若、陳直等人考證,基本上可以確定是齊國人。至于成書的年代,則和《周禮》一樣,也是眾說紛紜,迄無定論。聞人軍《(考工記)成書年代新考》認為:“《考工記》成書于戰(zhàn)國初期,大致可以肯定?!惫P者同意此說?!犊脊び洝肥俏覈钤绲年P于手工藝的專著,在中國乃至世界科技發(fā)展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