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善好施,把錢用在最需要錢的地方 也許是作為基督教徒的良心發(fā)現(xiàn),也許是數不清的金錢已經讓洛克菲勒感到了滿足……但是無法否認洛克菲勒在退休前后令人不可思議地從往日的 “壟斷獨夫”變成了一個樂善好施的慈善家??傊?,慈善事業(yè)成了洛克菲勒退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關于金錢,也許他的兩段話能夠幫助我們理解在他身上所發(fā)生的這種令人無法理解的變化: 我研究,人有錢的時候,只有一個辦法能使他們花夠了錢得到真正的等價物,那就是培養(yǎng)一種樂趣,把錢花得足以令人滿意的效果。 我確信,有大量金錢必然帶來幸福這一假設是錯誤的。極富的人正像我們其他一切人一樣,假使他們因為有錢而得到快樂,它來自能做一些使自己以外的某些人滿意的事。 從19世紀90年代開始,他每年的捐獻開始超過100萬美元,因為向這個億萬富翁求助的要求蜂擁而至。洛克菲勒開始把他那邏輯嚴密的頭腦運用到這個新事業(yè)上,力圖找到捐錢的一種制度或者說管理原則。他在1913年設立了“洛克菲勒基金會”,徹底解決了這個難題。 洛克菲勒的第一筆巨款用于資助教育,在1889年,洛克菲勒拿出60萬美元建立一所新的芝加哥大學,在以后的10年,捐款總額是3470萬美元,23年后,即1912年,捐款高達4500萬美元,除了對這所教會大學的捐助,洛克菲勒還捐贈過數量可觀的錢給黑人事業(yè),特別是捐贈給南方浸禮會辦的學校,其目的是“在美國國內不分種族、性別或信仰地促進教育”。1903年,通過洛克菲勒和他兒子的共同努力,成立了普通教育委員會,以更好地體現(xiàn)“促進教育”的宗旨。 洛克菲勒用在慈善事業(yè)上的第二大款項便是醫(yī)療衛(wèi)生事業(yè)。在當時美國沒有醫(yī)療研究中心,他于1901年利用20萬美元的贈款協(xié)助成立了洛克菲勒醫(yī)學研究所,該研究所在控制流行性腦膜炎、黃熱病、寄生蟲病、狂犬病和梅毒方面做出了巨大貢獻,并且在細菌學和體外循環(huán)心臟手術的研究上有突破進展。洛克菲勒醫(yī)學研究所因為科學家們的卓越成就獲得了12項諾貝爾獎,比任何同類研究所獲得的都多,還是全世界設備最好的研究單位,洛克菲勒在研究所改進設備和擴展研究的工作上投資上千萬美元。 在洛克菲勒退休以前,他不可能像搬入波坎鐵柯莊園以后的日子那樣,把大部分精力用于慈善事業(yè),當苦于處理捐款,壓力大得叫他應接不暇的時候,洛克菲勒發(fā)現(xiàn)了一名新同事,足可以幫助他在捐款方面做接待和調查工作,這個人就是多利克·T·蓋茲。 蓋茲是一個浸禮會牧師的兒子,出身貧困,他畢業(yè)于堪薩斯大學,在接受牧師圣職和浸禮會教育社秘書長之前,曾在銀行做過工作,也當過中間商,他有主見,且精力充沛,博得了洛克菲勒的欽佩和信任。1891年的一天,蓋茲和洛克菲勒進行了一次私人會談后,他便成了洛克菲勒的財產管理人,承擔處理金融方面的事務。 P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