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者順時而謀,愚者逆理而動,此話用在生意場,尤其恰當。生意能不能成功,關鍵在于你能不能抓準機會,及時出擊獲勝。我們做的準備,什么調集資金,裝修門面,雇請店員,都是為了這一擊的。如果錯失良機,所有的準備都白費了,從何談起賺錢。要說抓時機,大道理是好講的。冬賣皮夾克,夏賣真絲綢,什么流行賣什么,只要神經健全的人,大體上是不會弄錯的。但真正實踐起來,又不那么簡單。你看沒看見專門夏天賣毛衣、冬天賣短衣反其道而行之的人,也能大賺其錢的?你看沒看見老跟在流行浪潮后面的人而大虧其本的?可見抓時機也并非簡單的事情。抓時機是一個大政方略問題。你要對生意場大趨勢有所了解。在中國,做什么事總要搶個先,步人后塵,是難成大器的。遺憾的是,不少中國商人是不看書不看報不看電視新聞的,更談不上通過各種途徑掌握珍貴的信息。在現代信息社會,這些人是難以成為大商人的。抓時機更是一個經驗和技巧的問題。識別機會,當然不憑空瞎猜,必須以在生意場上累積的大量經驗資料為依據。在生意場混久了的生意人,不需要什么理論和技巧,也能對市場走向說出個一二三來。但是,僅憑經驗,只能了解一般走向,碰到奇特的機緣,憑經驗辦事往往極易失誤。所以,在經驗之上,還必須有較好的識別力和隨機應變的技巧。精明的生意人往往不埋頭于日常事務之中,而保持眼觀四路、耳聽八方的警覺狀態(tài)。對機會常有預見性,而不是見招拆招,疲于應付。例如,買股票應谷底買進、高峰賣出,這是一般原則,但精明人都見機行事,要拋出并不等到最高峰,要吃進也不等到谷底,不然。屆時想拋拋不了,想吃吃不著。這就是技巧。大公司、大商店財大氣粗、資本實力雄厚,一般淡市,它們尚能支撐。形勢不好,甚至可以創(chuàng)造市場,引導潮流。小商小店就沒有這個優(yōu)勢,所以必須順勢行事。另一方面,船小掉頭快、店小包袱輕,無論是抽回資金、轉變方向,都比大公司、大商店更容易,在捕捉機會時,往往走在大公司的前面。這又是小店獨到的優(yōu)勢。因此,隨機應變,不僅是小商小店必須掌握的基本功,而且是以小敵大的銳利武器。會不會靈活運用這一武器,就看生意人的道行了。P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