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南山區(qū)作為第一批國家級課程改革實驗區(qū),已經走過了四個春秋,如何進一步深化課程改革,是處于“高原缺氧”狀態(tài)的實驗區(qū)正在思考的問題?;仡櫿n程改革的歷程,培訓中鮮有不接受課程改革的新理念、反對課程改革的教師,絕大多數教師都以一種熱情而積極的態(tài)度投入到課程改革的大潮之中,但也傳來了這樣的聲音:聽完課程改革的報告心潮澎湃,站在課堂上卻束手無策。這說明,推進和深化課程改革,需要培養(yǎng)教師的職業(yè)技能。師范院校的教師職業(yè)技能培養(yǎng)的嚴重缺失,課程改革培訓中重理論輕教法的傾向,教師職業(yè)技能方面專業(yè)引領的不足,這些是導致課程改革中出現諸多問題的重要原因。改變教師的教育理念非常重要,但新的理念不是自然而然地就能轉化為新的教學設計和行為的。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專業(yè)技能的支撐,比如如何上好討論課,如何通過游戲使學生掌握英語的時態(tài),如何使學生通過有趣的活動認識數學的抽象概念,如何讓學生通過討論春游的安排了解人民代表大會的議事程序等等。新的課程理念只有在這些細節(jié)的落實之處才能真正體現出來——這就是我們編寫這套《新課程教學活動設計叢書》的初衷。誰是教師職業(yè)技能培養(yǎng)的引領者?是那些將自己的熱情和智慧奉獻給課程改革事業(yè)的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教師們。南山區(qū)的教師們在這方面作出了有益的探索。本套叢書所收集的活動,不同于以往的案例,它是課堂上的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或是一種精心設計的導入,或是一個針對具體的學習任務而設計的小游戲……每一個活動設計都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理念,都已經被教學實踐證明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這套叢書沒有依據某一個版本的教材,而是按照課程改革的理念,依據課程標準編寫的,這就使得這套叢書具有了普適性,使用任何版本教材教學的教師都可以使用。其中所設計的活動的類型多種多樣,宛如一個課堂活動的“超市”,教師可以根據自己教學的需要,任意選用和組合。即便是每本書或每個設計,我們也沒有強求體例一致,我們想讓每個教師鮮明的個性躍然紙上。這套叢書可以說是教師的一本非常實用的參考書。當教師們的職業(yè)技能逐漸提高的時候,課程改革的事業(yè)就會展現出更加絢麗的前景!我們編寫本套叢書的目的,是希望為提高教師的職業(yè)技能貢獻一份力量。我們也期待熱心的讀者提出寶貴的意見。本書前言2001年秋,我國啟動了中國現代教育史上最深刻、最全面的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時間飛逝,深圳市南山區(qū)在課程改革的征途上已跋涉了四個春秋?;厥鬃哌^的四年,我們感到南山課程改革的信念是堅定的,態(tài)度是實事求是的,步伐是堅實的,成果也是顯著的。為保證課程改革的順利進行,南山區(qū)的教師們傾注了極大的熱情,付出了艱辛的努力。有耕耘必然有收獲,南山教育可以說發(fā)生了可喜的變化:教師的教育觀念發(fā)生了根本轉變,新的課程觀、教學觀、師生觀、評價觀正在形成;教師的教學方式發(fā)生了變化,教師逐漸從“獨奏者”的角色過渡到“伴奏者”的角色;學生的學習方式發(fā)生了轉變,他們逐漸成為了學習的主人,課堂上呈現出自主、探究、合作的良好氛圍;師生關系發(fā)生了變化,逐漸趨向平等、合作、互動的態(tài)勢……南山區(qū)的教師們深知,離開了有效的課堂教學,課程改革的目標是不可能實現的。于是,教師們在改進課堂教學上狠下工夫,南山區(qū)中小學的課堂因而發(fā)生了一些質的變化,出現了一些與以往不同的現象。首先,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南山的教師們逐漸形成了一個共識:課堂教學本應是一種交流,一種“對話”,只有確立平等的關系,交流與對話才是主動的、發(fā)自內心的、高效的。在當前的信息社會里,學生幾乎可以從任何渠道獲取信息,而不必局限于教師的“說教”;學生輕易地就可從各種傳播媒介得到瞬時的滿足,而教學卻有著嚴格的要求。雖然對幾乎全部學生,尤其是尚未掌握思考和學習方法的學生而言,教師仍是無法取代的,但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對教學過程來說仍是至關重要的。平等的師生關系旨在尊重學生的自主精神,使他們的人格得到充分發(fā)展。第二,關注學生現實與心靈的世界。每個孩子都是帶著一個真實或想像的世界走進學校的。教學并非只是傳授知識,而應以陳述問題的方式介紹這些知識,把它置于學生經驗過或可理解的條件或情景中,使學生能在答案和問題間建立深層的聯系。脫離學生實際的(現實的與心靈的)教學,不能將教學目標轉化為學生的“自我需求”,是一種外在的“強迫”式的學習,是被動的,效果自然不會好。不關注學生的現實世界,過于注重將知識直接地(功利地)傳授給學生,久而久之,會讓學生只習慣于接受,這不利于學生的未來發(fā)展。課程改革以來,南山的教師們更加關注孩子們的現實世界與心靈世界,更加注重將孩子們“隨身”帶至學校的知識作為教學的起點,目的是讓每一位孩子都學有所得。第三,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精神與批判意識。教育不但要為學生的未來發(fā)展奠定基礎,而且應使學生具備自我發(fā)展的能力。在日新月異的信息社會里,我們希望學生日后有能力預見周圍世界的變化與變革,并通過終生學習來適應這種變化與變革。因此,南山的教師們十分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精神、責任感以及批判意識。通過課堂觀察,我們發(fā)現,為使學生能在自主性、創(chuàng)造性、好奇心、批判意識等方面得到鍛煉,教師們總是有意識地在關鍵時刻將直白式的講授進行延時處理,而“狠心”地將學生推到直接面對問題的困境。這套叢書中的許多教學設計都不同程度地反映了教師們的這種良苦用心。教育質量是教育的生命。我們深知,在提高教學質量上,教師的作用是舉足輕重的。因此,我們倡導教學反思,提倡教育創(chuàng)新,鼓勵專業(yè)成長。作為教育行政管理部門,我們一直在為教師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搭建專業(yè)發(fā)展平臺方面做著不懈的努力。我們設想,通過“思想物化”的方式,能夠有效幫助教師們對自己的教學思路進行梳理,對日常的教學實踐進行反思,從而提升對教學的認識與理解,使其上升到理性的高度,進而達到提高教學水平的目的。出版這套《新課程教學活動設計叢書》,旨在為教師們提供一個理論與實踐“對話”的機會,幫助教師們整理在改變教與學的方式上所做的思考,促使教師們對自己的課堂教學進行深度的反思與總結,從而促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同時,我們也希望這套叢書是對南山教師在課程改革中努力探索、執(zhí)著追求的認可與鼓勵。課程改革才剛剛開始,我們要走的路還很長。但我們相信,只要抱著堅定的信念,腳踏實地地去探索,我們離理想的目標就會越來越近。深圳市南山區(qū)教育局局長劉曉明2005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