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產中國、被譽為“國色天香”的牡丹,在世界上享有崇高聲譽。目前,中國的栽培牡丹至少可劃分為中原、西北、江南和西南等四大品種群,其中西北牡丹品種群,即紫斑牡丹品種群是僅次于中原牡丹品種群的第二大品種群。紫斑牡丹因花瓣基部有一個明顯的色斑而得名,雖然野生種分布在甘肅、陜西、河南和湖北等地,但栽培品種主要集中在甘肅境內的渭河、洮河和大夏河流域古絲綢之路經過的廣大地區(qū),栽培分布以甘肅、青海、陜西、寧夏等?。ㄗ灾螀^(qū))為主,因此又被稱為甘肅牡丹或西北牡丹。在甘肅,紫斑牡丹栽培不僅可以追溯到唐代,而且目前在全省六成以上的縣市有栽培,是紫斑牡丹栽培最普及、群眾基礎是廣泛的地區(qū).本書從紫斑牡丹栽培史及其在國內外的傳播與發(fā)展開始,通過對野生資源、品種(群)的形成與分類、生物學特性、繁殖與栽培、商品化生產及利用、育種與品種整理的論述,以及對200多個品種圖文并茂的描述,揭示紫斑牡丹獨特的習性、價值以及地域文化特征,全面反映了國內外有關紫斑牡丹園藝學、植物學以及生產技術等方面的現(xiàn)狀和最新成果與進展,旨在系統(tǒng)介紹紫斑牡丹的同時,在促進資源優(yōu)勢向商品優(yōu)勢轉變、保護產地優(yōu)勢和知識產權等方面發(fā)揮一定作用,為發(fā)展具有中國特色的花卉產業(yè)和西部開發(fā)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