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根據(jù)教育部最新制定的《高職高專計算機公共基礎課程教學基本要求》編寫,講述了計算機網絡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術。內容包括:計算機網絡基礎知識,數(shù)據(jù)通信的基本知識,計算機網絡體系結構與網絡協(xié)議;局域網基礎理論及組網技術,網絡互聯(lián);Internet的基礎知識及主要應用,Internet的主要接入方法;網絡安全與網絡管理,intranet的基本知識等。本書是一本計算機網絡基本理論與技術的實用教材,既重視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闡述,又力求以大量實際案例的方式反映計算機網絡的應用,對實際工作有一定的指導意義。本書可以作為高職高專院校計算機公共基礎課程——計算機網絡的教材,同時也可供廣大網絡技術人員參考。本書前言計算機網絡是將若干臺獨立的計算機通過傳輸介質相互物理連接,并通過網絡軟件邏輯地相互聯(lián)系到一起而實現(xiàn)資源共享的計算機系統(tǒng)。計算機網絡是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相結合的產物。計算機網絡最早出現(xiàn)于20世紀50年代,最早的計算機網絡是通過通信線路將遠方終端資料傳送給主計算機處理,形成一種簡單的聯(lián)機系統(tǒng)。隨著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的不斷發(fā)展,計算機網絡也經歷了從簡單到復雜,從單機到多機的發(fā)展過程。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發(fā)展令人矚目,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建立的遠程網,80年代迅速興起的局域網,到90年代先進的、能夠提供足夠帶寬的交換式網絡技術的產生、普及與應用,以及ATM、千兆以太網、全光纖網等高速網絡技術的誕生與發(fā)展;從僅有4個節(jié)點的遠程網發(fā)展到覆蓋全國乃至全世界的大型互聯(lián)網。目前,計算機網絡技術已廣泛應用于辦公自動化、企業(yè)管理與生產過程控制、金融與商業(yè)電子化、軍事、科研、教育信息服務、醫(yī)療衛(wèi)生等領域。在我國,計算機網絡也正在迅猛地發(fā)展。據(jù)CNNIC2005年1月的統(tǒng)計,我國上網計算機總數(shù)達4160萬臺,上網人數(shù)已有9400萬人,建立的網站已達66萬個,連接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英國、德國、法國、日本、韓國等國的帶寬為74429Mbps。計算機網絡正在改變著人們的工作方式與生活方式,計算機網絡已成為現(xiàn)代信息社會不可缺少的、重要的基礎設施和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專家們預言21世紀將是信息化、網絡化的新世紀。為了適應當前信息社會的發(fā)展需要,大力推進信息產業(yè)的發(fā)展,需要全民普及計算機網絡的基本知識,特別是計算機網絡的應用技術。為此,大多數(shù)高等學校將計算機網絡課程定為公共基礎課,而企事業(yè)單位則將其定為公共培訓課程,本書即為這種需要而設計的。按照教學要求,本書的內容共分4部分。第1部分為計算機網絡基礎知識、數(shù)據(jù)通信的基本知識和計算機網絡體系結構與協(xié)議;第2部分是局域網的基本理論、局域網組網技術和網絡互聯(lián);第3部分主要講述Internet的基本知識、Internet的主要應用以及接入Internet的主要方法;第4部分介紹了網絡安全與網絡管理的基礎知識和主要技術、intranet的基本知識。本書編寫過程中,強調適度的理論說明,側重于實際操作與應用,力求做到深入淺出、循序漸進、簡明通俗。為了便于讀者學習使用,作者在本書中自始至終以實際案例進行講解,這樣有利于讀者舉一反三地進行實例操作練習,以便更快地掌握計算機網絡的基本知識和Internet的應用。為了加深對教學內容的理解,鞏固學習內容和提高實際操作能力,在每章的最后編寫了習題。為了便于教學,作者可以為廣大教師提供用于制作教學課件的本書電子文稿。計算機網絡實用教程本書由劉四清主編。參加本書編寫工作的還有彭勇、龔桂平、王勁松、徐平國、熊志勇、付建平、熊建國、傅穎、熊建明、陳和平、馮學尚、潘文華、李新生、朱根宜、黃更生、熊紅華、蔡紅昌等。編者2005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