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作者近20年來持續(xù)在煤焦和煉鐵領域進行科研工作的總結。本書內容共分九章:第1章主要從煤的成因因素出發(fā),討論標志各種成因因素作用程度的最佳指標和評述現行煉焦煤質量各種指標的優(yōu)缺點。并對標志煉焦煤的第三成因因素指標作了研究和探討。第2章以不同變量程度煉焦煤的各種煤炭顯微組分為對象,詳述其在加熱過程中的動態(tài)和其各自形成焦炭質量的影響。第3章敘述焦炭在高爐中的作用和一系列化學反應,以及焦炭在高爐中劣化因素、劣化過程中富氧噴吹煤粉在焦炭劣化的影響。第4章研究大高爐不同噴吹煤粉水平下,不同斷面位置的風口焦和其相應入爐焦各種常規(guī)和非常規(guī)檢測指標的對比,從而推測焦炭在高爐中性質變化的規(guī)律。第5章研究風口噴煤粉在回旋區(qū)未燃盡殘?zhí)亢蛷母郀t頂逸出殘?zhí)康臄盗亢托誀睿瑥亩茢喔咦冑|程度無煙煤和低變質程度煙煤各種煤巖顯微組分在風回旋區(qū)燃燒的性狀和其隨氣流上升到爐體的經歷對高爐生產和高爐中焦炭的影響。第6章敘述創(chuàng)建模擬高爐軟融帶碳溶反應條件的首要條件。第7章是基于前6章所述的科研結果和生產效果,提出現行焦炭質量指標M40,M10,CRI和CSR對焦炭中高爐中劣化的模擬性不夠完善,并有可能因此形成錯誤導向,致使企業(yè)提高焦炭原料成本和國家的煉焦煤資源不能獲得應有的合得利用。第9章列述目前與煉焦煤和高爐焦炭有關領域的各種現狀,并提出煤焦科研工作應承擔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