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上的著名城市往往都有一條(或兩條)著名的河流貫穿城市。例如,巴黎的塞納河,倫敦的泰晤士河,蒙特利爾的圣勞倫斯河……這些河流養(yǎng)育了城市,成為這些城市的母親河,為城市增添了無限風光。上海人可以自豪地講: 我們有兩條,一條是黃浦江,另一條是蘇州河。它們分別貫穿城市的東西和南北。不論從城市景觀角度亦或是發(fā)展經濟、開發(fā)房產的角度看,兩條河流(特別是蘇州河)都提供了極具開發(fā)價值的水岸風景線。 蘇州河古稱“松江”,亦稱“吳淞江”;在上海市區(qū)內一段因1916年開挖疏浚后俗稱“蘇州河”,今習慣上統(tǒng)稱吳淞江為蘇州河。蘇州河原系太湖洪水入海的主要河流,源于太湖,流往蘇州,穿越江南運河,在上海市區(qū)外白渡橋附近注入黃浦江。全長125公里,河面寬一般為50米左右,低水位時深2米左右,下游河道彎曲。唐代時河寬達10公里,后因隨潮而入的泥沙淤積,河道日益淤淺縮狹,到宋代時江寬縮至4.5公里,繼而縮至0.5公里。明代時為解決上游洪水下排,將太湖水向北分流入瀏河,向南分流入黃浦江。自此,蘇州河水量大減,泥沙堆積更甚,終于演變成黃浦江的一條支流。蘇州河是太湖流域農產品和工業(yè)原料運往上海的主要干線,亦是上海工業(yè)品西運太湖流域各地的重要渠道,是上海的一條重要河流。 走在蘇州河邊上,就像踏著舊城的歷史印轍,可以清晰地看到上海這座城市的演變。我們可從外白渡橋一路西行,直至曹楊路橋,13.3公里的蘇州河內環(huán)線內段沿線聚集了各門類的工業(yè)建筑、倉庫建筑、居住建筑,成為上海近代歷史的見證。兩岸已列入市級歷史建筑保護名單的建筑就有29處,另有蘇州河一側“外灘源”區(qū)域內市級優(yōu)秀近代建筑14處,共43 處,占全市優(yōu)秀近代保護建筑的1/10。這些優(yōu)秀建筑可與法國塞納河畔景觀建筑相媲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