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序
(上)
中國文化屬于全世界
全球共此涼熱
研究海外漢學,促進文化交流
要重視中學西傳
應加強對國際漢學的研究
了解中國在世界歷史進程中的地位
迎接漢學研究的新發(fā)展
聾子的對話--關于域外域內中國史研究的溝通困難(提綱)
東西方漢學和《東西方漢學思想史》
本土經驗的全球意義
作為專門學科的國際漢學(中國學)研究
我對國際中國學(漢學)的認識--我的30年 “國際中國學”研究之路
從學術史看漢學(中國學)應有的學科定位
中國海外漢學研究現狀之管見
漢學家的文化血統(tǒng)
十年甘苦寸心知
漢學的重建與世界文明新秩序 “漢學”雜談
漢學和漢學研究
關于海外漢學的對話
漢學(中國學)與中外文化交流
十七至十八世紀耶穌會研究
新教傳教士著作在中國文化史上的地位
宋程理學在歐洲的傳播
儒家學說在越南的傳播和影響
百年來之英譯《論語》其一--讀西蒙·李(simonLeys)新譯《論語》
中國古典小說西播述略
(下)
漢學史研究
漢學
從“傳統(tǒng)”到“現代”,歷史變遷中的漢學形態(tài)
漢學的悲劇--西方漢學的回思與檢討
簡論美國的中國學研究
論費正清的中國史研究
近代日本中國學形成的歷史考察
韓國的“漢”學與“中國學”--訪韓國鮮文大學中國學系李宣徇教授
漢學與比較文學
漢學與比較文學
形象的演變:歐洲人眼中的中國
基歇爾筆下的中國形象--兼論形象學對歐洲早期漢學研究的方法論意義
漢學與國學
漢學研究三題
美國中國學研究的范式轉變與中國史研究的現實處境
中國學家的小說史研究--以中國人的接受為中心
20世紀初期日本漢學家眼中的文化中國與現實中國
漢學與社會人類學--研究范式變異的概觀與評介
缺度的中國
編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