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中所錄之玉,不乏精品,有些堪稱首現(xiàn),為中國古玉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資料。王先生對古代玉器的形成、琢工、紋飾等方面有獨到的見解,對現(xiàn)代玉料的認識也造詣頗深。為了解現(xiàn)代古玉的高仿、作偽方法,他曾跑遍了安徽、浙江、河南等地作坊,購進多種仿品,潛心研究,對比真?zhèn)?,獲得了可靠的鑒別知識,在古玉辨?zhèn)紊瞎αΣ环病!洞呵镉衿鳌肪碇兴故镜挠衿?,年代當在春秋晚期、?zhàn)國早期,有很多器形為孤品。王先生在經過多年的研究、排比、論證,以及在文獻中尋找有關資料作佐證后給予定名,并闡述其用途及寓意,難能可貴。雖然有些觀點還需進一步控討,但這種精神極其可嘉。春秋玉器的器形、紋飾有著重要的研究價值,特別值得稱道的是成組的玉人玉鳥,從不同角度體現(xiàn)了古人對末知世界的探索。將這批玉器與戰(zhàn)國、漢代玉器對比,可以清晰地看出后者的谷紋、蒲紋等紋飾的由來,說明玉器紋飾的傳承和演變,也是有規(guī)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