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而優(yōu)則仕”,在中國古代,文人都是與仕途緊密相連。但是這些文人們或許是初涉官場,不懂人情世故;或許是“春風得意,看盡了長安花” ,又或許是躊躇滿志,志在四方,但往往事與愿違,正直的性格使他們在官途中難于行走,他們之中有的感到厭倦了,自愿辭官,向自然走去;有的則是貶為司馬,只好寄情于山水。于是乎,一篇篇千古名篇緩緩寫下;于是乎 “久在樊籠,復得返自然”,“無可奈何花落去”……都被人競相稱頌。但他們并未真正遠離官場,他們其中有的人振振有詞,希望吶喊一下,于是乎有了“位卑不敢忘國憂”,更有“處江湖之遠”依舊“憂其君”者,他們雖然處處被置于閑處,卻處處不安分,不甘寂寞,希望君王能夠聽到,他們的目的是單純的,他們希望能以武將政治家留于世,他們希望是帶上吳鉤,收復關山五十州。而可惜的是,他們耿直、堅貞的性格終使他們閑了下來。終究文人中的多數(shù)都以單純文章傳世,而很少在政治上有所作為。歲月流逝,沖不走他們留下的足跡;斗轉星移,帶不走曾經恢宏的巨著。本書編者精心收錄了自秦漢以來歷代文人騷客的傳記,以補正史不足,以饗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