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nèi)容簡介
1.本書前有《金文及其研究》,敘述金文的主要內(nèi)容及其研究概況。正文選取68篇有代表性的銘文加以注釋,上起商末,下迄春秋,而以西周為重點(diǎn)。商及西周以王年為序。春秋只選諸侯國器,仍以紀(jì)年為序。2.正文每篇下分小引、著錄、注釋、斷代等項(xiàng)。斷代理由有的篇目已見于注釋,則不重列。3.小引說明青銅器之出土、收藏情況,以及字?jǐn)?shù)、別名等。字?jǐn)?shù)包括合文、重文在內(nèi)。4.著綠只選擇常見書或最早著錄書,不求其全。讀者欲了解各篇著錄的詳細(xì)情況,請參看孫稚雛《金文著綠簡目》。5.本書一般用繁體、正體字,但在某些情況(如考釋字形、有歧義)下,仍用異體。6.詞語注釋,特別是較長的注釋盡量不重出,凡前邊已注釋過者,后邊出現(xiàn)時多參看前注。7.除常見的、公認(rèn)的說法外,引用諸家說法多注明出處。8.疑難詞語一般徑采一家之言。但也有一部分列舉幾種不同說法,同時表示作者的傾向性意見,不作煩瑣考證。9.引文一仍其舊,如段玉裁《說文解字注》瑜字條下云:“引申為他聲?!对姡绍弧罚骸他[鎗鎗’……”鎗鎗毛詩作鎗鎗,今不據(jù)改。10.斷代與器形有關(guān),但為突出重點(diǎn),本書對青銅器形制一般不作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