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的巨匠,《人間喜劇》的作者巴爾扎克去世后七年,正當法國公眾猜測這位大師是否后繼有人的時候,一位隱居鄉(xiāng)野的無名作者,出人意料地以一部驚動法庭提出公訴的小說作了回答,這位作者就是福樓拜,這部小說就是《包法利夫人》。福樓拜(1821一1880)出生于一個醫(yī)生世家。他的童年在浪漫主義風靡法國時度過。雨果曾是他心目中的偶像。然而給他的創(chuàng)作定音的,卻是十九世紀中葉在法國開始流行的實證科學。他把小說看作“生活的科學形式”①,要求作家象自然科學家對待大自然那樣,以冷靜客觀的態(tài)度描繪一切、解剖一切。在福樓拜看來,“美就意味著真實,雖說真實的東西不一定都美,可是最美的東西,永遠是真實的”,“喪失了真實性,也就喪失了藝術性?!雹谝虼?,他賦予觀察、分析、理解以十分重要的意義。認為“透徹地理解現實,通過典型化的手段忠實地反映現實”,③是小說家應當遵循的一條基本原則。這一觀點決定了他在創(chuàng)作上與他所尊崇的雨果分道揚鑣,而成為巴爾扎克和斯丹達爾的后繼者。過福樓拜在藝術上并未完全步他人的后塵,他另辟蹊徑,立志創(chuàng)新,終于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豐富和發(fā)展了十九世紀的現實主義。福樓拜的最大建樹,是從作品中刪去了自我,創(chuàng)造了所謂“純客觀”的藝術。和巴爾扎克、斯丹達爾一樣,福樓拜也將文學作品喻為“反映現實生活的一面鏡子”,①也力圖同步地反映自己的時代。但前期兩位作家是在浪漫主義文學運動中脫穎而出的,他們的“鏡子”難免會染上浪漫主義的色彩。巴爾扎克和斯丹達爾充滿激情,而且惟恐在作品中得不到充分表現。他們介入主人公的生活,與自己塑造的人物同呼吸、共命運,時時刻刻在剖析他(她)們的心理,評判他(她)們的言行,巴爾扎克甚至以作者身分直接和讀者談心。福樓拜卻要求“鏡子”排除一切主觀抒情成分,對事物作出完全客觀的、科學的反映。他認為“作者的想象,即使讓讀者模模糊糊地猜測到,都是不允許的?!蔽膶W作品的“一行一頁,一字一句都不應當有一丁點作者的觀點和意圖的痕跡?!雹诒M管福樓拜天性熱情,十分看重人格、正義、友誼,常因見到卑鄙、欺詐的行為而義憤填膺,可是他嚴禁自己在作品中流露情感,更不要說在作品中插入議論。“他深深地藏匿自己,象木偶戲演員那樣小心翼翼地遮掩著自己手中的提線,盡可能不讓觀眾覺察出他的聲音。”①從來文學作品中,還不曾見過作者的意圖隱藏得如福樓拜這樣深的。不能說福樓拜這種藝術方法比他的前輩低劣或高明,但畢竟是對現實主義藝術的一種突破。所以《包法利夫人》一出版,立刻在文壇引起強烈的反響。圣勃夫從中看出了“新的文學的標志”,②左拉宣稱“新的藝術法典寫出來了”③,馬克思的女兒愛琳娜認為這部“完美無缺的小說”出書以后,“在文壇上產生了類似革命的效果”④。不管這些說法有無夸張的成分,總之證明了福樓拜這一新嘗試的成功。普列漢諾夫曾肯定“客觀性是福樓拜的創(chuàng)作方法的最有力的一面”,因為這種客觀的態(tài)度,使他的作品中所描寫的人物“具有了‘文獻’的價值”⑤。福樓拜所創(chuàng)立的這種“客觀性藝術”,后來被左拉、龔古爾兄弟等自然主義作家向“純科學”的方向發(fā)展了,因而法國文學史上一般把福樓拜看作浪漫主義與自然主義之間承上啟下的人物。法國當代某些評論家甚至因他那種冷漠、客觀的藝術風格而稱他為現代小說藝術的前驅。雖然福樓拜和許多偉大作家一樣,不承認自己屬于任何流派,而且對人們封給他的“現實主義”①或“自然主義”稱號感到惱火,但根據我們對現實主義的理解,根據福樓拜作品的時代感、真實感及其對社會現實隱而不露的批判精神,我們仍有足夠的理由把他列為繼巴爾扎克、斯丹達爾之后出現的十九世紀法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第三位杰出代表。正如斯丹達爾將他的《紅與黑》題為“一八三○年紀事”,巴爾扎克將《人間喜劇》的大部分作品題為“風俗研究”,福樓拜的《包法利夫人》也有一個醒目的副標題:“外省風俗”?!栋ɡ蛉恕窂囊话宋逡荒觊_始寫作,一八五七年問世,故事背景放在七月王朝,但更主要是展示了第二帝國時期的畫面。如果說斯丹達爾的《紅與黑》真實地描繪了法國七月革命前夕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政治氣氛,巴爾扎克的《人間喜劇》深刻地反映了法國從封建社會過渡到資本主義社會這一重大的歷史轉折在社會生活中引起的巨大變化,那么福樓拜所刻畫的,便是一八四八年資產階級取得全面勝利后的法國社會風貌。也許不能說福樓拜從宏觀上把握住了整個時代,但他無疑抓住了當代社會的主要特征:法國資產階級引以自豪的英雄年代過去了,一八四八年的革命風暴也已平息,隨之而來的是一個相對穩(wěn)定的平庸的時代。目光深邃的思想家、叱咤風云的領袖人物、在生活中奮力拼搏的斗士,仿佛都一齊銷聲匿跡,而今活動在生活舞臺上的,只剩下一群群資產階級的庸夫俗子,浪漫主義激情已成過去,現存的只是鄙陋、可厭的實際生活?!奥芬祝屏ζ忠蝗ィ行〇|西跟著一去不復返,如今該唱唱別的歌了?!雹僖粋€平庸的作家很可能認為,從資產者的日常生活中擷取題材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他們的作品不能不求助于杜撰的故事和離奇的情節(jié),福樓拜卻認為文學的力量不在故事本身,而在于作者怎樣敘述、描寫和處理。他以資產階級的庸夫俗子作為藝術描寫的對象,以對資產者思維方式、生活方式的否定作為他創(chuàng)作的基本主題?!栋ɡ蛉恕匪沂镜拿?,正是浪漫主義的追求和庸俗鄙陋的現實生活的矛盾。一個農家的女兒,在修道院受過貴族化的教育,她瞧不起當鄉(xiāng)鎮(zhèn)醫(yī)生的丈夫,夢想著傳奇式的愛情,可是她的第一個情人是個道德敗壞的鄉(xiāng)紳,第二個情人是個自私怯懦的見習生。她的偷情沒給她帶來幸福,倒給投機商人造成了可趁之機,使她成為高利貸者盤剝的對象。最后她債積如山,無法償還,丈夫的薄產早已被她揮霍凈盡,情人又不肯伸出救援之手,她在山窮水盡,走投無路的情況下,只好服毒自殺。一個女人因負債和愛情絕望而自殺,類似的故事在許多時代都發(fā)生過,也不知有多少小說家描寫過,何以到了福樓拜筆下便引起軒然大波,蒙上“敗壞道德、誹謗宗教”的罪名,問題顯然不在故事本身,而在于作者以貌似冷漠的態(tài)度,非?!翱陀^”地揭示了釀成這一悲劇的前因后果。他非但沒有對女主人公作道德上的判決,反而以無比的說服力陳述了社會所不能推卸的責任。愛瑪是一個失足的女人,但作者并不簡單化地把她描寫成一個壞女人。她并沒有什么與生俱來的壞秉性,而生活卻無可挽回地把她推向深淵。首先是她父母異想天開,讓她去修道院受大家閨秀的教育,害得這個鄉(xiāng)村少女整天向往貴族社會的“風雅”生活。浪漫主義文學的薰陶,灌給她滿腦子詩情畫意,什么風啊,樹林啊,月下小艇、林中夜鶯啊,什么勇敢如獅、溫柔如羔羊的騎士啊,這一套思想感情和現實生活相隔十萬八千里,她那個生活圈子里的人們,每天來來去去,為衣食奔忙,滿不在乎地往道旁吐痰,津津有味地喝肉湯,她和這些人沒有共同語言。她父親憐惜她,不忍心讓她在田莊上操勞,她整天無所事事,日子過得和鐘擺一樣單調:沒有什么可學習,沒有什么可感受,于是她期待著愛情。就在這時候,包法利出現了。在莊稼人眼里,醫(yī)生算是相當有身分的人,何況他還治好了魯俄老爹的腿,可見很有學問。愛瑪于是成了醫(yī)生太太。然而她所期待的愛情并沒有到來。包法利醫(yī)生既無雄心,又無才干,舉止無風度可言,談吐和人行道一樣平板;再說他既不會游泳,又不會耍劍、放槍,和愛瑪心目中的騎士完全不沾邊。俄畢薩爾的舞會,在她生活中“鑿了一個洞眼”,讓她窺見了榮華富貴,從此她更加受不了鄉(xiāng)鎮(zhèn)生活的小器、平庸。舞會上那位風度翩翩的子爵,被她理想化了,變成一種甜蜜的憧憬。她把小說書上描寫的當作現實,而把環(huán)繞著她的現實當成惡夢,她在幻想中生活,時刻期待意外事件的降臨,就象遭難的水手,想在遠處霧氣籠罩的天邊發(fā)現一葉白帆。失望之余,更覺生活不堪忍受。誰也不理解她的苦悶和抑郁,只道她神經有些毛病。她也曾努力扮演賢妻良母的角色,發(fā)狠逃避了萊昂的追求,事后卻又懊惱不已。她想求助于宗教,而那位以“靈魂的醫(yī)生”自詡的本堂神甫卻對靈魂的疾病一無所知,在他看來,一個人只要有了溫飽,就該心滿意足了。愛瑪終于明白,她不能指望從神甫那兒獲得任何啟示或幫助。百無聊賴的生活,靈魂的苦悶,對愛情的渴求,決定了風月老手魯道爾夫一出現,包法利夫人就要落入他的掌心。與其說愛瑪愛上魯道爾夫,不如說愛情的幻夢把她推向魯道爾夫的懷抱。愛瑪憑自己的想象,以為愛情猶如來自九霄云外的狂飚,伴著雷鳴電閃,席卷人的整個意志。她按照幻想的模式投入愛戀,狂熱得叫魯道爾夫瞧不上眼。新鮮勁兒一過,他的態(tài)度便越來越冷淡。眼看偉大愛情的河床一天涸似一天,愛瑪的痛苦可想而知。她試圖斬斷私情,努力去愛丈夫和孩子,她甚至熱心地支持丈夫的事業(yè),攛掇丈夫割治蹺腳,滿心希望包法利一舉成名??墒钦煞虿粻帤?,幾乎斷送一條人命,愛瑪完全絕望了。她的尊嚴,她的自愛心,受到包法利這個姓氏的玷辱。從此連殘留的一點婦德也徹底崩潰了。她重新投入情人的懷抱,比以往更加顛狂。她想入非非,要和情人私奔,講求實際的情人干脆甩掉了她。受到這次打擊,她大病了一場,卻不曾接受教訓。她依然被幻想牽著走,依然按照小說里的模式來設計自己的生活。她為體驗她認為理當經歷的感情而愛萊昂。甚至當她“在通奸中發(fā)現婚姻的平淡無奇”,而且對他感到膩味以后,仍象個鐘情的女子一樣繼續(xù)給他寫情書。不過她寫信時想到的并不是萊昂,而是一個理想男子的模糊幻影。她就這樣在幻想中生活,一生都受著幻影的欺騙,不知不覺犯下許多過失。她追求細膩的感情,豐富的精神生活,結果只是耽于物欲和淫樂。她最大的錯誤是不理解“風雅”是要財富作后盾的。她為之神往的那種“愛情”,需要莊園、別墅、高車駟馬和華美的衣著打扮作陪襯,缺了這點富貴氣,“愛情”便失去了光彩。她是個鄉(xiāng)鎮(zhèn)醫(yī)生的妻子,卻想和貴婦人一樣驕奢淫佚,她根本不懂生活,如何能逃脫自我毀滅的命運?包法利夫人的悲劇,是浪漫主義理想與現實生活發(fā)生沖突的必然后果。很難說作者是更多地批判了浪漫主義,還是更嚴厲地鞭撻了現實生活,他對前者的批判,正是對后者的控訴。愛瑪是個為人所不齒的女人,但她實際上比周圍的人更向往崇高。她希望丈夫有所作為,希望有個聰明、勇敢的男子漢受她崇拜,然而她周圍只有一些目光短淺、惟利是圖、毫無英雄氣概的資產者。她有弱點、有過失,她虛榮而且不切實際,但她并不是罪魁禍首,她不曾加害于人,倒是人們常加害于她:男人誘惑她,商人敲詐她,在她陷于困境時情人拋棄了她,甚至還有人企圖趁機污辱她?!前菥瓦@樣冷靜地剖析愛瑪走向毀滅的主、客觀原因,不動聲色地將一群鄙俗自私的正人君子和一個“不正經”的女人作對比。由此我們不難理解,為什么這部小說會深深刺痛政府當局和一般資產者。正如作者本人所說,“任何寫照是諷刺,歷史是控訴”①,沒有什么比如實描繪更使那些道貌岸然的先生們感到難堪的了?!栋ɡ蛉恕分阅墚a生強烈的批判效果,首先是因為作者成功地運用了典型化的手段,以高度的概括力突出了當代社會的特征。小說所記述的,只是法國某村鎮(zhèn)發(fā)生的一起自殺案件,而作者的同代人卻可以從中認出自己所在的城鎮(zhèn)和周圍形形色色人物的嘴臉。莫泊桑曾談到,“《包法利夫人》中,每個人物都是一種典型,都集中了同類人物內在氣質的各種特點,因而成為這一類型最逼真、最突出的形象?!雹趷郜斶@個人物,在生活中是有原型的。作者父親的醫(yī)院里,曾有個名叫德拉馬爾的學生,他的續(xù)弦夫人嗜讀小說,生活奢侈,氣質浪漫。她先后被兩個情夫拋棄,最后因負債而自殺,遺下一個女孩,不久丈夫也自殺了。這是一八四八年的事。據說是福樓拜的摯友路易·布耶建議他將此事寫成小說。經過五年的辛勤工作,《包法利夫人》誕生了,但當有人問及小說是否真有其事時,福樓拜卻矢口否認:“《包法利夫人》沒有一點是真實的,這是一個全然虛構的故事?!雹亠@然,作家不愿意人們將這部作品混同于一般的寫實小說,盡管故事是真實的,他所要寫的卻遠遠超出了真人真事的范疇。福樓拜不能忍受人們?yōu)樗鶆?chuàng)造的形象尋找依據,他說:“呈現在我眼前的只是些個人,可是我要寫的卻是典型?!雹谒麑憪郜?,與其說是描寫一個失足的女性,不如說是塑造了一個在現實生活中慘遭摧殘的浪漫主義者。愛瑪的矛盾、痛苦,她的夢想和追求,她所受到的欺騙、愚弄和叛,都深深打上了時代的印記。所以作者說:“就在此刻,我可憐的包法利夫人,正同時在法蘭西二十個村落里受苦、哭泣?!雹鄹前葑约核枷肷?,同樣存在理想與現實的深刻矛盾。他畢生都在批判浪漫主義的影響,恰恰反映了他對現實的厭惡和絕望,他不屑于與庸俗的資產者為伍,一直與社會格格不入。他認為一切向上的掙扎均屬徒勞,所以對一切欲望或追求均持否定態(tài)度。他曾告訴他的女友:“我所欣賞的觀念,就是絕對的虛無?!雹苓@一觀念,定下了他全部作品的基調。的確,他除了對美的追求外,幾乎放棄了人世的一切追求(包括對愛情的追求)。福樓拜將自己對生活的感受、分析,都熔鑄在包法利夫人的形象之中,他要讓讀者從包法利夫人身上,看到他所領悟到的生活的真象。無怪乎他會意味深長地對朋友說:“包法利夫人,就是我!”①《包法利夫人》引起的風波足以證明:功力深厚的藝術家,完全可以通過自己所選擇的富有特征意義的細節(jié)及事件的組合,來達到批判揭露的目的,而不一定要直抒情懷。福樓拜認為,“批評、指責和教訓,都不屬于文學范疇作家所能做的,只是“忠實地去觀察生活的實質,并盡最大努力去描繪它?!雹凇叭绻麖淖髌防锪髀冻鍪裁从薪逃饬x的結論,則應是不經過作者的意圖,而是由那些最恰當的事實描寫自然表現出來的?!雹蹚谋砻嫔峡矗≌f的作者對他所描繪的一切都不置一詞,而事實上每一個細節(jié)都滲透著他對客觀事物的分析和判斷,只是他不愿明言而已。他讓事實本身說話,讓讀者自己從中得出結論。以本書第二部第八章為例,這段關于“農業(yè)評比會”的描寫,作者始終未發(fā)一句議論,卻繪成了一幅絕妙的諷刺畫:人們熙來攘往,張燈結彩,又敲鼓,又鳴槍,一派莊嚴隆重的節(jié)日景象;店家忙著招攬生意;教堂的雜役趁機撈外快;藥劑師先生竄上跳下,到處指手劃腳;魯道爾夫全副精神用來誘惑醫(yī)生太太;州行政委員象煞有介事地在演講,冠冕堂皇的高調,恰和魯道爾夫矯揉造作的綿綿情話組成喜劇性的二重唱;人群里發(fā)出種種聲響,牛鳴、羊咩亂成一片,難得有幾句演說辭傳進聽眾的耳朵。雖說那位官員在演說中把農民捧上了天,評比會上受表彰的勞動者卻并不見得有多幸福,也并不見得比得獎的牲畜更受感動。一位老農婦,在田莊服務五十四年,得到一枚銀質獎章以及二十五法郎。她又老又瘦,臉上的皺紋比風干蘋果還多。一身破爛衣服,袖筒里伸出兩只長手。谷倉的塵土、洗衣服的堿水和羊毛上的油脂,使她的手粗糙、發(fā)硬,結上了一層厚皮盡管剛剛用清水洗過,仍然顯很臟。這雙疙里疙瘩、合也合不攏的手,就是她半個世紀辛勞的見證,那枚獎章和二十五法郎,便是對她的全部酬勞。她還是第一次看見自己在這樣大的一群人當中,眼前又是旗,又是鼓,又是穿黑燕尾服的老爺和參事先生的十字勛章,她心里害怕,一動不動地站著,不知道該往前走,還是該逃掉,……最后,她木然地接過獎章,仔細打量,忽然泛起幸福的微笑,咕噥著要把這送給教堂堂長?!瓡h結束群眾散去;每人都重新回到自己原來的地位,繼續(xù)按舊習慣行事:主子繼續(xù)虐待雇工,雇工繼續(xù)用鞭子抽打牲口,……只剩下大人先生們坐下來大吃大喝。兩天以后,鄂梅在報紙上發(fā)表了一篇洋洋灑灑的大文章,報道展覽會的盛況,捎帶提到自己的大名?!@段描寫,多么樸素,多么真實,卻又包含著多少無言的辛酸,多少無言的諷刺與批判!看上去似乎是不動聲色的平鋪直敘,卻又那么繪聲繪色,充滿動感。眾多的人物,喧囂混亂的場面,象交響樂般有層次有對比地交織在一起,使人不能不嘆服作家的藝術功力。同樣,在人物塑造上,福樓拜也小心翼翼地排除了一切主觀因素,從不作判斷性的概括或推論式的心理分析,而僅僅是運用白描手法,通過人物的行動和個性化的語言來展示個性。他寫布爾尼賢神甫的淺薄,是通過這位神甫和包法利夫人之間一段令人啼笑皆非的對話。他寫老包法利浪蕩的秉性難移,是通過人物本身的行動:每天早上在廣場上抽一袋煙,他那頂帶銀邊的漂亮警官帽,很引人注目。他一向喝大量燒酒,因此常常差女傭人到“金獅”去取一瓶,記在兒子賬上。為了在他的絲手帕上灑香水,他把兒媳婦的柯羅香水都用光了?!麑戶數罓柗蚱淙?,也不必多費筆墨,一段自言自語就勾畫出了這個花花公子的面貌:“可憐的女人!她準是在渴望愛情,象案板上的魚渴望水一樣,只要我說上三兩句挑逗的話,她準會愛上我,我敢肯定!她會很溫柔!很迷人,對,只是將來怎樣甩掉她呢?……”鄂梅這個人物,是福樓拜筆下最成功的典型之一,作家表面上對他未加褒貶,卻讓這位以進步人士自居,好吹牛、善鉆營、醉心名利的時髦人物活生生地呈現在讀者面前。此人談起什么都頭頭是道,一張嘴就是“科學”、“進步”,他在外行面前賣弄學識,在內行面前不懂裝懂,所有的名人他都拼命巴結,所有能揚名的事他都要插進一只腳……這種人到處都有,卻很少象福樓拜寫得這樣既客觀而又入木三分的。福樓拜善于在瑣細的日常生活中刻畫人們的個性:就連為包法利夫人的女兒取名這樣一件小事,也處理得極有講究。夏爾崇拜愛瑪,主張女兒叫母親的名字。藥劑師主張叫瑪德萊娜①,因為眼下這名字最時髦,鄂梅向來喜歡趕浪頭,喜歡大人物和重大事件,他為自己的四個孩子取名,便是根據這條原理所以一個叫拿破侖,象征光榮;一個叫富蘭克林,征自由;一個叫依爾瑪,或許是對浪漫主義的一種附會;一個叫阿塔麗②,表示對法國劇壇那部不朽杰作的崇敬。然而古板的包法利老太太堅決反對采用有罪女人的名字。最后愛瑪想起俄畢薩爾莊園的舞會上,侯爵夫人喊一位年輕貴婦“貝爾黛”,包法利小姐的名字這才有了著落。應當承認,福樓拜的觀察力和巴爾扎克、斯丹達爾同樣敏銳,對人物內心世界的剖析和他們同樣精細,他和他們一樣不滿足于描摹事物“粗糙的表象”,而是力圖深入到對象的“精神和心靈深處”,理解其“深藏的欲望”,探究其“行為的復雜動機”,揭示其“未暴露出的本質”③。但在福樓拜看來,上述這一切固然對文學創(chuàng)作有不容忽視的重要意義,比起“文體”與“結構”卻只占次要的地位?!半x開文體無作品”④,這句話充分體現了福樓拜對美的追求。有人因此認為福樓拜有片面追求形式美的傾向。其實他所說的文體美并不是與內容割裂的形式美。福樓拜不能想象作品的內容可以脫離形式,或形式可以不顧內容單獨存在。他認為藝術家的天職就是為他所要表達的內容尋求最好的藝術外殼。他曾這樣教導莫泊桑:“某一現象,只能用一種方式來表達,只能用一個名詞來概括,只能用一個形容詞表明其特性,只能用一個動詞使它生動起來,作家的責任就是以超人的努力尋求這惟一的名詞、形容詞和動詞?!雹俑前輩拹嚎鋸埡托稳菰~的堆砌,尤其不能容忍裝腔作勢、矯揉造作。他所追求的美以準確、簡練、樸實無華為最大特色。他的作品表面看去簡單、平實,細細領會才知韻味無窮。莫泊桑把他的藝術評為“絢爛之極歸于平淡”②,可說是評得恰到好處。福樓拜的作品,無論篇幅大小,都象是一氣呵成,自然流暢,沒有與主題無關的多余的情節(jié),沒有一處累贅的字句。文字錘煉到幾乎不能增減一字的程度。寫夏爾求婚,總共百十來字,把夏爾的怯懦、魯俄老爹的爽直勾畫得活靈活現。農業(yè)展覽會那樣五光十色、喧囂混亂的場面,又是導致包法利夫人失足的關鍵時刻,也不過用了萬余字的篇幅。相形之下,巴爾扎克和斯丹達爾要粗糙得多。巴爾扎克的作品,猶如天才的巨斧砍劈而成,雄渾有力,神采不凡,但未經細致打磨,頗有些凹凸不平之處;斯丹達爾雖則簡練,語言卻不夠形象、豐滿。福樓拜在文字表達上顯然比他們更簡潔,更優(yōu)美,更少夸張,往往三言兩語,就勾畫出鮮明生動的形象。他寫夏爾前妻的干癟:寡婦瘦括括的,牙齒長的挺老長……骨頭一把,套在袍子里,就象劍入了鞘似的。他描寫貴族的養(yǎng)尊處優(yōu):他們的衣服,縫工分外考究,衣料也象格外柔軟;一圈圈頭發(fā)貼近太陽穴,亮光光的,抹了更高級的頭油。他們的膚色是闊人的膚色,白白的,顯然是飲食講究,善于攝生的結果……福樓拜不僅要求文章結構嚴密,用詞準確,還要求散文能朗朗上口,和詩一樣具有節(jié)奏和韻律的美:“如果文句讀起來能適合呼吸的要求,才能說文句是活的,如果文句可以高聲朗誦,這文句才是好的?!雹俑前菔欠▏膶W史上最著名的文體家,他的文筆清澈流暢,簡潔而不干癟,質樸而又鮮明、生動,被公認為法語的典范。福樓拜并不是那種才思敏捷的天才,他的藝術造詣全仗勤奮不綴的艱苦努力。他曾一再告誡莫泊桑:“才能就是堅持不懈。”他信奉布瓦洛的名言:“流暢的詩,艱苦地寫?!庇袝r他終日伏案,所得不過數百字,有時為了尋求一個理想的字詞,竟至汗流浹背。所以福樓拜曾不無感慨地說:“寫作是一種苦惱的事業(yè),其中充滿了焦慮和令人疲憊的努力?!雹诟前莓吷鷱氖聦懽?,而成品數量并不多,只有兩部以當代生活為題材的長篇小說——《包法利夫人》和《情感教育》,兩部以歷史傳說為題材的小說——《薩朗波》和《圣安東的誘惑》,三個短篇合成的《三故事》,還有一部未完成的小說《布法爾和佩居榭》??偟恼f來,福樓拜的小說所反映的生活面,比巴爾扎克和斯丹達爾要狹窄得多,這首先是因為他的經歷遠不如那兩位作家豐富和坎坷。福樓拜是個有產者,一生中絕大部分時間在父親留給他的莊園里過著安適的生活。他不必為衣食奔忙,也就感受不到為衣食奔忙者那些含辛茹苦的斗爭。他在物質上無求于人,不必強迫自己與世人周旋,于是他遁世隱居,只與少數知己來往。這樣一來,他的視野就受到很大局限。他不可能具備巴爾扎克那樣深邃的歷史眼光,把握整個時代的動向;也不可能有斯丹達爾那樣的政治敏感,預測到一八三○年革命的到來。福樓拜自己也承認,他“對生活缺乏一個明確的、總體的概念”①。他把資產者平庸的日常生活當成全部生活,而看不清正在萌發(fā)的新的社會矛盾和時代的發(fā)展趨向。他對一八四八年的工人起義及后來的巴黎公社革命都缺乏正確的理解,這不能不妨礙他在作品中正確地反映歷史和時代精神。他的《情感教育》固然比《包法利夫人》的畫面廣闊,甚至接觸到一八四八年革命這樣重大的歷史事件,但也只是一個旁觀者在局外獲得的印象,雖則真實,卻沒有立體感。這部小說真正的成就毋寧說是塑造了莫羅這樣一個毫無血性的“中間性格”典型。不過,福樓拜的遁世隱居雖說限制了他作品的氣魄與深度,卻保證了他有足夠的精力追求藝術上的完美。福樓拜衣食不愁,不必指望寫作提供生活來源,也不會受到出版商的挾制或催逼,他可以從從容容地精雕細刻,直到自己滿意為止。所以,和巴爾扎克、斯丹達爾相比,福樓拜更是個藝術家,而不是歷史家或思想家。從宏觀的角度,他的小說在反映現實的深度和廣度上,顯然沒能達到巴爾扎克和斯丹達爾的水平;但從微觀的角度,卻自有超過前人的地方。我國法國文學界前輩李健吾先生說得好:“斯丹達爾深刻,巴爾扎克偉大,但是福樓拜,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