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選擇了兩條線索指導學生從動物學浩大的知識庫中來認識動物,一條線索是動物形態(tài)的構建,即從細胞、組織、器官到系統,再到動物整體;另一條線索是從單細胞到多細胞,從簡單到復雜,從低等到高等,從無脊椎動物到脊椎動物,從水生到陸生的動物進化過程。為了使讀者在實驗中看清這兩條線索,本書安排了三部分內容,即(1)動物細胞和組織學以及動物的發(fā)育;(2)原生動物、無脊椎動物;(3)脊索動物。本書首先介紹了繪圖要求、解剖用具及其使用方法、顯微鏡使用注意事項、解剖切面和方位、解剖的一般方法等動物實驗的基本知識。其后安排了21個實驗,前7個實驗為第一部分,主要反映動物形態(tài)的構建;第二部分實驗8~15包括原生動物以及在無脊椎動物進化主線中占重要地位的海綿動物、腔腸動物、扁形動物、線蟲動物、環(huán)節(jié)動物、節(jié)肢動物及棘皮動物的代表動物的解剖觀察和主要分類群;第三部分實驗16~21的重點放在脊索動物進化主線上的幾種代表動物即文昌魚、硬骨魚、蟾蜍、石龍子、家雞、家兔等的解剖結構和主要分類群上。每個實驗中介紹了實驗目的、實驗方法、具體步驟和順序、注意事項,實驗后有作業(yè)和思考題。本書具有較好的理論性、順序性、指導性,且圖文并茂,學生可據此學習和獨立操作。在具體教學中,各個教員可根據自己的教學內容、教學時間和教學條件對本書中的實驗安排進行取舍、分段和合并。本書的動物細胞和組織學部分由陳茂生編寫,其余部分由程紅編寫。李紹文先生提供“昆蟲綱成蟲分目簡易檢索表”。全書由程紅統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