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如坤,浙江余姚人。上海第一醫(yī)學院(1957~1962)畢業(yè)后曾在我軍服務?,F(xiàn)任浙江大學醫(yī)學院附屬第二醫(yī)院胸心外科主任、教授(校聘8級)、博士生導師。在近40年的學術生涯中,臨床手術、教學、科研及論文著作成果豐碩,其中心臟瓣膜病治療課題的進展持續(xù)而顯著。在20世紀60年代人造心臟瓣膜剛進入臨床應用不久,研究了手術適應證、手術時機、術前準備及術后處理等問題,并提出了我國病人(漢族)的抗凝藥用量,應不同于國外論文或國內書籍所載的用量,以及抗凝期間手術、出血并發(fā)癥及女性特殊問題處理等在內的換瓣術后抗凝治療方案,有助于瓣膜手術的。20世紀70年代承擔了國產側傾碟瓣和醫(yī)用新材料熱解碳研制的課題,1979年國家鑒定。這種國際上列為第2代類型而當時為新型的國產瓣膜至今仍在應用。20世紀80年代后期,在美國做血流動力學研究,并參與FDA對人造瓣膜的測試鑒定?;貒蟛邉澚宋覈秶覙藴蔊B12279-90人工心臟瓣膜的通用技術條件》的起草和鑒定。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開展了人體和動物心臟瓣膜應用基礎課題研究,在二尖瓣成形手術的某些方法提出了不同意見。在做羊的心臟和血流動力學研究后,提出了羊可作為實驗大動物代替犬等其他動物作心血管實驗,可節(jié)省經費,且便于管理。20世紀90年代后期,他拓展了治療心臟瓣膜病的手術方法,如標準迷宮手術治療合并癥房顫,微創(chuàng)徑路作換瓣和其他心臟手術、換瓣同期心臟減容術治療晚期瓣膜性心肌病等先后開展成功,并研制成功新型第3代人造心臟瓣膜——全熱解碳(無基體)雙葉瓣,且在其臨床植入研究中得出低強度抗凝可用于漢人患者的見解。這是一部具有很強實際參考價值的新書,以最新觀點著重論述胸心外科疾病的“診斷分析”和“治療要領”這兩個臨床最重要的問題,闡釋檢查項目選用、診斷思維方向、手術適應證和手術時機的權衡、手術方式的選擇等。其特色,是直接面對臨床問題的關鍵,抓住熱點,切中要點,說透難點。其價值,在于充分反映國際國內最新學術進展,介紹新技術,并充分體現(xiàn)作者豐富的臨床經驗。由著名胸心外科專家陳如坤教授親自設計并主編,參加編寫的都是著名醫(yī)科大學有專長的、經驗豐富的專家教授。本書將幫胸心外科醫(yī)師在面對復雜的病人時善于正確地進行診斷并正確把握治療要領,是21世紀最新版本的一部實用的胸心外科必備專業(yè)參考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