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教育/教材/教輔教輔大學教輔生物藥劑學

生物藥劑學

生物藥劑學

定 價:¥19.00

作 者: 屠錫德主編:屠錫德
出版社: 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
叢編項: 普通高等教育藥學類規(guī)劃教材
標 簽: 中醫(yī)學

ISBN: 9787506717038 出版時間: 1998-01-01 包裝: 簡裝本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207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內容提要本書是編者在十多年的教學基礎上,結合近年來國內外生物藥劑學發(fā)展領域中的新理論、新方法及科研成果,編寫而成。全書共分八章,較全面地介紹了藥物在體內的過程、藥物的理化性質與劑型對藥物的生物活性的影響、不同劑型相同給藥途徑與藥效的關系,并以藥物動力學原理討論了藥物在體內血藥濃度的經時變化規(guī)律,從而為正確評定藥劑質量和臨床合理用藥提供科學的依據(jù)。本書為現(xiàn)代生物藥劑學教學提供了一本較新的用書,亦可作為科研、醫(yī)療、檢驗等部門的科技人員的參考書。片斷:藥物的轉運速率由藥物的理化性質、膜本身的性質及濃度梯度決定。藥物的擴散動力是胃腸道內液體與血液間的藥物濃度梯度。藥物分子從高濃度的一側向膜的另一側轉運。胃腸道與血液間藥物的濃度梯度總是存在的并決定著藥物的轉運。被動吸收符合一級動力學,轉運速率與藥物在吸收部位的濃度成正比,即當濃度倍加時,轉運速率亦倍增,見圖2-3。Fick's擴散定律從數(shù)學角度描述了膜擴散的機制。圖2-4表示其方程及各變量。Fick's定律說明吸收速率與膜表面積(A)、藥物的分配系數(shù)(Km/f)和擴散系數(shù)(D)成正比關系。按照Fick's定律,面積大的部位(如小腸)是吸收最佳部位,藥物在小腸上部吸收最快,脂溶性大的藥物分配系數(shù)大,吸收迅速。有機弱酸或弱堿性藥物的分配系數(shù)隨藥物所處的pH環(huán)境而變化,同時pH也能改變藥物的擴散系數(shù)。藥物的擴散系數(shù)決定一個藥物通過擴散透過膜的能力大小,對于特定的藥物是一個常數(shù)。動物(如人)的胃腸道面積大小及厚度可以相對地看作為常數(shù)。因而,對于人的胃腸道系統(tǒng)和特定的藥物而言,前述的Km/f、A、D/h可合并為一個混合常數(shù)(K),稱之為滲透系數(shù)。在藥物吸收過程中,驅動藥物擴散透過膜的力是一直存在的,因為藥物在血液中的濃度與胃腸道相比是比較低的。胃腸道內的液體體積與循環(huán)系統(tǒng)相比較是很小的,因此當藥物進入血液系統(tǒng)后即被迅速稀釋。結合和分泌過程也一直減少著游離藥物的濃度。若胃腸道內藥物的濃度(CG1T)比血藥濃度(CB)高很多,在Fick's方程中CB項即可省略。因而最終方程式可以寫成dc/d=KCG1T。該方程描述的是一級吸收動力學過程,表示藥物的吸收速率取決于藥物在胃腸道內的濃度,而藥物濃度受給藥劑量的影響,見圖2-5[2]。2.載體轉運在載體轉運過程中,膜上的化學載體與藥物結合并將藥物轉運至膜的另一側,然后與藥物分離,見圖2-1。載體轉運分主動轉運和易化轉運。主動轉運對藥物的轉運最為重要,生物膜在這種轉運過程中起活性作用,膜上的載體蛋白與藥物分子暫時結合,促使藥物分子透過膜。主動轉運需要化學能量,藥物分子可逆濃度梯度,從低濃度一側轉運至高濃度的一側。主動轉運與被動擴散最主要的區(qū)別在于主動轉運是可飽和的,即當給藥劑量大大提高時吸收速率不一定隨之增加,見圖2-3。被動擴散時藥物的吸收速率隨濃度的增加而增加,而主動轉運過程中當吸收速率達到飽和點時,藥物濃度的增加不再使吸收速率增加。主動轉運在小腸中存在特定的吸收部位,而且載體蛋白是有選擇性的,相似結構的藥物共存時往往在膜的表面競爭載體蛋白。Na+、K+、I-、單糖類、氨基酸、某些水溶性維生素(如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B6、煙酸等),抗癌藥5-氟環(huán)丙烯酰脲和甲基多巴等均需通過主動轉運吸收。易化轉運是另一種載體轉運系統(tǒng),它與主動轉運相似,但不需要消耗能量,不能逆濃度梯度透過。維生素B12在胃腸道內的吸收就是運用這種轉運系統(tǒng),它首先與胃壁產生一種因子,形成復合物,然后此種復合物再與一種專一的載體蛋白結合而被吸收。本書前言前言本書是根據(jù)國家教委“八五”期間高等學校教材建設綱要的精神,結合藥學專業(yè)培養(yǎng)目標要求,在國家醫(yī)藥管理局科教司直接領導和普通高等學?!爸扑庮悺苯滩脑u審委員會主持下,編者集十多年的教學經驗和近年來國內外生物藥劑學的新發(fā)展及科研成果編寫而成。本教材分為緒論、藥物的吸收、藥物的分布、藥物的代謝、藥物的排泄、藥物相互作用、制劑的藥物動力學及生物利用度等八章。主要從藥物在機體內的吸收、分布、代謝、排泄的規(guī)律來研究藥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藥物的理化性質,藥物劑型和給藥途徑對藥物生物活性的影響,用藥物動力學原理研究藥物在體內血藥濃度的經時變化規(guī)律,為正確評定藥劑質量、合理制藥和臨床合理用藥提供了科學依據(jù)。本教材在編寫過程中,中國藥科大學毛鳳斐教授于百忙中承擔了全稿審閱,中國新藥雜志吳瑞芳編輯在出版過程中給予指導,中國藥科大學和藥學院領導以及藥劑學教研室的同仁給予關心支持,在此一并謹致謝忱。本教材可供藥劑學專業(yè)、藥學相關專業(yè)及高級藥劑學人員培訓選用,并可作為藥師和臨床醫(yī)師、生產和科研單位的科技人員參考。由于編者水平有限,錯漏之處在所難免,祈盼專家、讀者指正。屠錫德1997年4月于中國藥科大學(南京)

作者簡介

暫缺《生物藥劑學》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目錄

第一章緒論

一生物藥劑學的定義研究內容和目的

二生物藥劑學的實驗設計

第二章藥物吸收

第一節(jié)胃腸道的藥物吸收

一藥物吸收機理

二胃腸道的解剖生理

三影響藥物吸收的生理因素

四影響藥物吸收的藥物本身理化因素

五影響藥物吸收的劑型因素

六影響藥物在胃腸道吸收的其它因素

第二節(jié)其它各部位的藥物吸收

一肌肉和皮下的藥物吸收

二肺部的藥物吸收

三口腔和舌下的藥物吸收

四直腸的藥物吸收

五眼部的藥物吸收

六耳部的藥物吸收

七鼻腔的藥物吸收

八陰道的藥物吸收

第三章藥物分布

第一節(jié)藥物向組織內分布

一藥物的組織分布過程

二影響藥物組織分布的主要因素

第二節(jié)藥物在淋巴管系統(tǒng)的轉運

一藥物向淋巴系統(tǒng)的轉運過程

二影響藥物在淋巴系統(tǒng)轉運的因素

第三節(jié)藥物向腦內分布

一藥物向腦內分布過程

二藥物在腦內分布模型

第四節(jié)藥物向胎兒轉運

一藥物通過胎盤的機制

二藥物在胎兒體內的分布

三影響藥物從母體血液向胎兒血液轉運的因素

第四章藥物代謝

第一節(jié)概述

第二節(jié)藥物在體內的代謝部位

一藥物在肝臟的代謝

二藥物在肝臟外代謝

第三節(jié)藥物代謝的反應過程

一機體內第一相的變化

二機體內第二相的變化

第四節(jié)藥物代謝與藥理活性的關系

一代謝使藥物失去或降低藥理活性

二代謝使藥物的代謝物具有藥理活性或活性增強

第五節(jié)影響藥物代謝的因素

一種屬差異

二性別

三年齡

四個體差異

五疾病

六飲食

七合并用藥

第六節(jié)藥物代謝酶的誘導與抑制

一促進藥物代謝(酶促作用)

二抑制藥物代謝(酶抑作用)

三藥物對代謝的兩相作用

第五章藥物排泄

第一節(jié)腎臟排泄

一腎臟生理

二腎清除率

三腎臟排泄藥物的機理

四影響腎排泄的因素

五腎疾患時的藥物排泄

六新生兒的藥物排泄

第二節(jié)腎外排泄

一藥物從膽汁排泄

二藥物從唾液排泄

三藥物從乳汁分泌

四藥物從汗液中排泄

五藥物從肺排泄

第六章藥物相互作用

第一節(jié)概述

一治療效果減弱的作用機制

二藥物活性增強的作用機制

第二節(jié)藥物在胃腸道內的相互作用

第三節(jié)藥物在分布過程中的相互作用

一置換形式與藥物結合位置

二置換現(xiàn)象的評價

第四節(jié)藥物在代謝過程中的相互作用

一酶誘導作用

二酶抑制作用

第五節(jié)藥物在受點和腎上腺神經末梢的相互作用

一藥物在受點的相互作用

二腎上腺神經末梢的藥物相互作用

第六節(jié)藥物在排泄過程中的相互作用

一藥物在腎小球濾過時的相互作用

二藥物在腎小管分泌時的相互作用

三藥物在腎小管重吸收時的相互作用

第七章藥物動力學

第一節(jié)總論

一定義

二發(fā)展概況

三藥物動力學研究內容及發(fā)展

四藥物動力學在相關學科中的作用

五藥物的體內過程與隔室模型概念

第二節(jié)單隔室模型

一靜脈注射

二口服給藥

三靜脈恒速輸注

第三節(jié)多隔室模型

一靜脈注射

二口服給藥

三靜脈恒速輸入

第四節(jié)多劑量給藥

一多劑量給藥的血漿藥物濃度

二穩(wěn)態(tài)平均血藥濃度

三多劑量給藥時體內藥物量的蓄積

四首劑量與維持劑量

五間歇性靜脈注射

六多劑量給藥的波動程度

第五節(jié)非線性藥物動力學

一Michealis-Menten方程

二具Michealis-Menten過程的藥物動力學特征

三血藥濃度與時間關系

四估算非線性消除的動力學參數(shù)

五生物半衰期

六血藥濃度-時間曲線下面積

第六節(jié)生理藥物動力學模型

一概述

二模型及其藥物量變化速度方程

三參數(shù)估算

第七節(jié)統(tǒng)計矩法求動力學參數(shù)

一統(tǒng)計矩的基本概念

二藥物動力學中矩量

三用矩量法估算動力學參數(shù)

四用統(tǒng)計矩方法研究藥物體內過程

第八章制劑的生物利用度

第一節(jié)概述

一定義與概念

二有關術語

三生物利用度試驗在藥物發(fā)展中的作用

第二節(jié)吸收速度

一曲線擬合法求吸收速度常數(shù)

二待吸收百分數(shù)與時間關系圖

三脫卷積方法

第三節(jié)吸收程度

一血藥濃度法

二尿排泄數(shù)據(jù)

三卷積法

第四節(jié)藥理效應法

第五節(jié)相對生物利用度的研究設計

一相對生物利用度考查參數(shù)

二研究設計

第六節(jié)生物利用度與藥劑等效性

附錄A拉普拉斯變換法在藥物動力學中的應用

附錄B面積估算法

附錄C藥物動力學模型擬合

附錄D數(shù)學符號注釋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