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立足于現代成礦學最新理論和采用找礦學最新技術方法,通過對內蒙古-甘肅-新疆相鄰地區(qū)(北山地區(qū))的變質作用、巖漿活動和構造運動以及金屬元素活化、遷移、聚焦和成礦作用進行深入細致的研究,探討了古大陸板塊相互碰撞、對接和造山過程;厘定了各大地構造單元的邊界;首次較為全面和系統(tǒng)地闡述了北山地區(qū)大地構造演化、巖漿活動與貴金屬和有色金屬礦床(點)成礦作用的關系;查明了金屬礦床(點)成礦地質條件和時空分布特點;總結了本地區(qū)的成礦規(guī)律與找礦標志;劃分了成礦區(qū)帶、礦田和找礦預查區(qū);建立了區(qū)內典型貴金屬和有色金屬礦床(點)的成礦模式和找礦模型,并最終指出普查找礦方向,進行金屬礦床(點)定位預測;圈定了一批具有良好找礦潛力的銅和金礦預查區(qū)。上述成果的取得,無疑對深化本區(qū)基礎地質與貴金屬和有色金屬礦床成礦理論認識,指導本區(qū)貴金屬和有色金屬礦床的找礦勘查工作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書對從事相關專業(yè)的生產、數學和科研人員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