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本書是安全工程專業(yè)《安全工程學》課程部級規(guī)劃統編教材。本書首次把安全科學基礎理論、安全技術科學和安全工程進行了有機結合,形成了完整的科學體系;首次提出了事物安全流變與突變的統一理論,反映了有關安全科學研究的最新研究成果。全書共十一章,包括安全科學基礎,安全生理與心理,安全系統工程,安全控制工程,人機環(huán)境安全工程,安全管理工程,安全經濟,機械安全技術,電氣安全,防火防爆安全技術,礦山安全技術。本書可供安全工程及相關專業(yè)作為本科生、研究生教材使用,也可供從事安全工程的科研、設計及工程技術與管理人員參考。前言:縱觀人類社會的進步與發(fā)展歷程,安全思想貫穿其始終。在農業(yè)經濟時代,人類為了滿足自我基本安全生存條件的需要,學會了利用大自然并盡可能逃避各種災難,形成了最基本的安全觀;在工業(yè)經濟時代,人類對自然界有了進一步的了解,發(fā)明了能夠代替人做工的普通機械和動力機器,進一步改善了自身的安全生存條件和勞動條件,學會了分工合作、開發(fā)利用大自然和與各種災害事故進行斗爭,各個行業(yè)經過無數血的教訓形成了各自較為系統的安全理論與技術;在知識經濟時代,其主要特征就是知識、高新技術與產品的生產與高速廣泛流通,這就要求知識的傳播系統和高新技術與產品本身必須具有高安全可靠性。因此,在知識經濟時代,人類對安全的依賴比以往更加強烈,對安全的需要也將變得更為迫切。此外,在知識經濟時代,人類為了自身的安全生存必須進一步改造自然、控制自然;學會控制和禁止人類自身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對人類生存環(huán)境與條件的破壞。知識經濟時代的特點要求我們必須建立起全面的安全觀、安全科學理論與工程技術體系,從而適應知識經濟發(fā)展的需要。正是由于安全與人類所從事的各種活動的不可分性和各種不安全事件的危害性,安全一直是人們重視的問題。各個行業(yè)已經形成了基本能適應本行業(yè)特點需要的安全技術與方法。但在揭示事物安全本質規(guī)律和對災害事故進行準確預測和有效防治的基本技術和方法研究方面還未取得大的進展。這就使得人們對事物安全性的認識大多停留在表象階段,因此,也就無法對災害事故進行有效的預測和防治。每年在世界各國都時有災難性的重大事故發(fā)生,造成嚴重的人身傷亡和巨大的經濟損失。這種安全工作與現代化生產不相適應的嚴重情況,迫使從事安全工作的專家、學者和管理人員探索事故或災害孕育、發(fā)生、發(fā)展的規(guī)律,去尋求一種對事物的安全性可以進行本質的定性與定量描述,能夠對事故發(fā)生的可能性進行預測的新的安全科學方法。安全科學正是在這種新形勢下應運而生的一門新興交叉學科。經過不斷探索和實踐,目前,安全科學已從行業(yè)應用技術發(fā)展到理論研究,并逐步形成統一的理論體系?!栋踩こ虒W》是既包括安全科學基本理論、技術和方法,又含有典型安全工程實踐規(guī)律內容的專業(yè)基礎課教材,它涵蓋了安全科學的哲學基礎與方法論、安全科學的基本理論、安全系統工程、安全管理工程、安全人機工程、安全設備工程和安全經濟等內容。據此,結合近年來的實踐和研究工作,我們編寫了這本《安全工程學》教材,由于該教材是安全工程專業(yè)的主干專業(yè)基礎課教材,在編寫過程中強調應遵循的主要原則是:應以闡述安全科學的基本原理和各類安全工程現象的普遍規(guī)律為核心,側重于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及其應用、典型安全問題的科學分析;強調教材的科學性、系統性,并且要注重難易結合、基本理論與典型實例分析的結合,以達到學科拓寬的目的。通過全體編寫人員的共同努力,基本實現了上述編寫原則。綜觀整個教材,可以認為其主要特點在于:首次把安全工程科學基礎理論、安全技術科學和安全工程進行了有機結合,形成了較為完整的科學體系;首次比較系統地論述了安全科學的理論體系,并提出了事物安全流變與突變的統一理論,強調了安全科學的基礎性、公共性和前沿性;集中反映了有關安全科學研究的最新研究成果。該書不僅具有較強的理論基礎,而且兼顧了工程實踐。全書共分十一章,內容幾乎包括了安全工程所涉及的各個方面,其中,第一章,安全科學基礎,由何學秋編寫;第二章,安全生理與心理,由程衛(wèi)民編寫;第三章,安全系統工程由景國勛編寫,其中第二節(jié)由林柏泉編寫;第四章,安全控制工程由李湖生編寫,其中第四節(jié)由景國勛編寫;第五章,人機環(huán)境安全工程,由程衛(wèi)民編寫;第六章,安全管理工程由林柏泉編寫,其中第二節(jié)和第四節(jié)由邵輝編寫;第七章,安全經濟,由田水承編寫;第八章,機械安全技術,由吳強編寫;第九章,電氣安全,由劉貞堂編寫;第十章,防火防爆安全技術,由林柏泉編寫;第十一章,礦山安全技術,由劉貞堂編寫。全書由何學秋教授總體策劃,提出總體編寫思路、制定總體框架,確定編寫原則和各章內容,由何學秋教授和林柏泉教授進行統稿和總體修改,王省身教授對全部書稿進行了全面、認真、細致的審稿。在本書的編寫組織過程中,劉貞堂和馬躍龍同志做了大量的編務工作。這種編寫方式是一種新的嘗試,主要是針對安全工程及相關專業(yè)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學使用而編寫。全書力圖盡量包含安全工程所涉及的主要內容,以便使學生學完后,能對安全工程有一個整體性的認識。在敘述上力求做到通俗易懂,以便于學生學習和掌握?!栋踩こ虒W》從策劃、組織到脫稿,歷時三載,它凝聚著全體編著人員的心血和有關兄弟單位的大力支持和積極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