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始于20世紀70年代的新技術革命方興未艾,它在極大地豐富人們物質生活的同時,深刻地影響到人們的生存環(huán)境、生活方式等諸多方面,其中就包括對傳統民事法律制度的沖擊。這在民法基礎理論、人格權法、物權法、合同法、婚姻家庭法以及知識產權法等領域都有較為顯著的反映,諸如生物技術尤其是克隆技術對人類價值和婚姻家庭法造成的沖擊,信息技術對合同法和商標法的挑戰(zhàn),網絡環(huán)境下的著作權保護方式和人格權保護的困惑等。此外,在高新技術背景下,集成電路布圖設計.植物新品種、商業(yè)秘密等新事物的涌現還提出了法律保護的訴求。外部社會生活條件的變遷,必然引發(fā)變革法觀念和相關法律規(guī)則的內在要求,傳統民事法律制度正面臨著一場革命。作為社會生活的調節(jié)器,法律應該而且只有秉持開放的思維和理念,才能適應變動不居的社會生活。其出路將是概念重構、觀念更新和體系重組,最后實現制度的創(chuàng)新。本書基于以上考慮,在全面分析制度變遷、技術背景以及現行制度困境等基礎上,綜合運用比較研究、經濟分析等研究方法,結合我國現階段經濟發(fā)展水平和具體國情,提出了具有較強操作性的立法與司法建議,展望了相關法域的未來發(fā)展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