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聞老父編寫了一本關于老北京方面的書(內容包括"老字號"、招幌、市井生活等三大部分).不由得幾分愉悅涌上心頭。也想趁此機會,說一些自己的想法。年紀雖輕,經歷也很平凡簡單的我,卻是愛聽京戲、愛喝豆汁兒的地道的北京人。雖然現(xiàn)在生活在國外,京戲和豆汁兒是不可能聽到、喝到的,可這一份濃濃的鄉(xiāng)情依舊,伴著思緒中的鐘鼓樓、銀錠橋畔的垂楊柳,似又回到了從前。 我是個㈠懷舊"的人(雖然有人說"懷舊"是上了年紀的人的"專利"),特別是懷念那些兒時生活中的"美食"。以前,我家院子里有棵碗口粗的葫蘆棗樹,紫紅顏色的樹皮,光滑結實。一顆顆葫蘆形的酸甜大棗壓沉了枝椏。每每一到收獲季節(jié),我便有"特殊任務":用上衣兜著給鄰居街坊"送禮嘗鮮"。而在半路上,最先嘗鮮的當然還是我?,F(xiàn)在這種棗樹在北京恐怕已經沒有了,當然那脆甜的大棗也就永遠地留在我的記憶里。還有冬季的某一天,和爺爺漫步在護國寺附近的花店中,滿鼻滿口的都是濃郁的花香。那時候北京的花店很少,一般人家也買不起這種奢侈品,所以只能去花店里觀賞。爺爺最喜歡的當然是蘭花,而我最喜歡的就是去街邊拐角處的小吃店。那里什么東西都好吃,熱乎乎地喝碗面茶,又驅寒又解饞,溫暖了整個身子。甚至一直暖到全身的骨頭節(jié)里。再吃個"艾窩窩"、"驢打滾"……不把小肚子填飽,是絕對走不出店門的。以前的孩子們,對于灰喜鵲、綬帶鳥,山楂果、石榴樹……都很熟悉且淘樂于并不廣闊的城市的"自然山水中"。至于上樹偷蘋果、掏鳥窩,下地戲螞蟻、斗蟋蟀都是珍貴的美好記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