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杰小傳許杰,中國現(xiàn)代作家。1901年9月6日生于浙江天臺一個城市貧民家庭,1993年9月25日病逝于上海。原名許世杰,筆名張一山、吳文嘉等。早年由于家境貧寒,勉強讀完小學。此時母親早逝,父親出家修行??嚯y迫使他過早挑起養(yǎng)家的重擔。破敗的家境促使他早熟并鑄就他老牛般勤懇樸實,自強堅忍的性格。17歲考入省立第六師范學校,后因不滿舊教學制度而被學校開除,隨后轉至紹興第五師范學校繼續(xù)讀書。這期間開始發(fā)表小說和新詩,從此走上文學創(chuàng)作的道路。1924年加入文學研究會并發(fā)表代表作《慘霧》(刊載于《小說月報》上),引起文壇極大關注。茅盾先生曾贊許“《慘霧》是那時候一篇杰出的作品”。小說以描寫浙東農村生活為背景,將每一個人物性格勾勒得清晰而飽滿。不僅表現(xiàn)了農村婦女在過去那個時代的悲慘命運,同時對原始性宗法意識及農民的愚昧狀態(tài)提出了強烈的質疑。是“五四”之后“鄉(xiāng)土文學”的杰作。此后又連續(xù)發(fā)表了《大白紙》、《鄰居》、《賭徒吉順》《改嫁、《放田水》等反映農村現(xiàn)實題材的小說。這些小說生活氣息濃厚,情趣盎然,結構嚴謹并長于心理描寫,由此奠定了他在鄉(xiāng)土文學創(chuàng)作上的地位。1926年以后,又陸續(xù)出版了《慘霧》、《飄浮》、《暮春》、《火山口》等短篇集。1927年,先后在上海和浙江等地任教,因思想激進,曾遭到拘捕。出獄后,無法在國內安身,遠涉重洋到吉隆坡任《群益報》總編輯。1929年回國,先后在安徽大學、暨南大學任教,但仍筆耕不輟,陸續(xù)出版了《椰子與榴連》、《子卿先生》、《別扭集》、《勝利以后》、《一個人的鑄煉》等小說集,還有《明日的文學》和《新興文藝短論》等文藝、評論集。這時期許杰還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散文。樸素而清純是許杰散文的最大特點。如1924年寫的《平湖秋月的紅菱》、1927年寫的《秋夜懷以仁》、1935年寫的《女孩子的教訓》及1945年寫的《一個人的獨白》等,文筆細膩,長于抒情,沒有華麗的詞藻和高超的技巧,但卻力透著樸素與真誠。飽滿的情感,時時調動起讀者的感受,顯示其巨大的藝術魅力。抗戰(zhàn)期間,與家眷南下,輾轉杭州、南昌、長沙等地參加抗日救亡宣傳活動。在浙江天臺任大公中學校長期間,組織“大公劇團”到城鄉(xiāng)各處演出《放下你的鞭子》、《蘆溝橋》等劇。1947年,在同濟大學執(zhí)教并出版了《許杰短篇小說集》,該集收入抗戰(zhàn)前所寫小說31篇,分上中下3冊。解放后,許杰任復旦大學、華東師范大學教授,并被選為作家協(xié)會上海分會副主席。1957年被錯劃右派,從此沉沒20年,1979年歷經磨難的許杰重返文壇和講壇,并加入了中國共產黨,這位耄耋之年的老人雖歷盡坎坷,但仍表現(xiàn)出對黨對祖國的忠貞不渝。耿直、真誠、坦率正是許杰的個性特征,做人是這樣,做文也如此。他在中國現(xiàn)代文壇上黃牛般地耕耘了70載,一生勤奮自強,孜孜以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