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圣陶(1894-1988) 中國文學家,教育家,出版家。原名葉紹鈞,筆名有葉匋、圣陶、斯提、桂山、秉丞、郢生等。江蘇蘇州人。幼年接受傳統(tǒng)的封建文化教育,同時受到民間文學和古典小說的熏陶。上中學時開始接觸外國文學作品。1911年中學畢業(yè),家貧無力升學,開始10年鄉(xiāng)鎮(zhèn)小學教員的生活,對掙扎在社會底層的知識分子、小市民和勞動者,有較多的接觸和了解。1914年起,在《禮拜六》、《小說叢報》等刊物上先后發(fā)表了《窮愁》、《終南捷徑》等10余篇文言小說,表現(xiàn)出關心下層人民疾苦、注目時代變化的現(xiàn)實主義特色。1919年,在五四新文化運動的推動下,加入北京大學學生組織的新潮社,開始在《新潮》、《小說月報》、《晨報副刊》、《時事新報》副刊《學燈》、《民國日報》副刊《覺悟》等刊物上發(fā)表小說、新詩、散文、文學評論和話劇劇本。1921年,與周作人、茅盾、鄭振鐸等12人發(fā)起成立文學研究會,共同倡導為人生的現(xiàn)實主義文學。到1925年,已出版《隔膜》、《火災》、《線下》等短篇小說集。作品從同情弱者、悲世憫人的人道主義思想出發(fā),揭露社會肌體的多種沉疴,呼吁尊重兒童個性和改革小學教育,表現(xiàn)出冷峻諷刺的藝術特色。如《潘先生在難中》通過一位小學校長在軍閥混戰(zhàn)中驚惶失措、茍且偷安的喜劇,剖析了一個在人生戰(zhàn)場上永遠打著白旗的卑瑣靈魂,是其短篇小說的代表作,也是新文學創(chuàng)作中的名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