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偉大祖國歡慶56歲華誕之即,在吳祖澤院士迎來70歲生日之時,作者終于完成了《開掘生命之泉》的寫作,三年以來復雜、焦慮的心情,隨著這本傳記最后一個字的完成,終于變得清澈、寧靜了。1994年,作者剛調到軍事醫(yī)學科學院,吳祖澤院士被任命為該院院長。1995年,作者作為主要工作人員,參與了對他的典型宣傳。1999年,總后勤部組織人員撰寫反映總后院士群體形象的集子:《二十四顆星的故事》,作者有幸受領了吳祖澤院士撰寫一萬字通訊的任務,也就是在這次采訪中,奠定了作者要給吳院士定傳記的決心。這個心愿直到2002年5月才得以實現。吳志軍是一位學新聞出身的作者,卻自來有一種對文學的鐘情和追求。所以在寫新聞報道的同時,竟在短短幾年內出版了三本長篇紀實文學。文學關鍵是對人的觀察和研究,這部傳記《開掘生命之泉》正是這樣。主人公吳祖澤院士是一位著名科學家,作為中國造血干細胞研究領域的排頭兵,40個春秋忘我工作、不懈探索,取得令世界醫(yī)學界矚目的成就。但是以傳記文學的形式來一表現一個科學家的工作和生活,對作者和主人公都是一個考驗??上驳氖亲髡邊侵拒姾蛡髦鲄亲鏉啥冀浭茏×丝简?,一支樸實無華的筆對一顆寬容、平靜的心,于是,讀者看到了一部真實的人物傳記。真實是最重要的,也唯有真實才會存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