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四:尉遲恭小事“和”大事“不流”在《說唐》里,鼎鼎大名的尉遲恭是一名莽勇的將軍,卻不知在唐史里他也是一位以“和而不流”著稱于世的君子。有一次,唐太宗李世民朝間閑坐,與吏部尚書唐儉下棋。唐儉是個直性子的人,平時不善逢迎,又好逞強,與皇帝下棋竟然使出自己的渾身解數(shù),架炮跳馬,把唐太宗的棋打了個落花流水。唐太宗心中大怒,想起他平時種種的不敬,更是無法抑制自己,立即下令貶唐儉為潭州刺史。事后唐太宗越想越不甘罷休,又找了尉遲恭來對他說:“唐儉對我這樣不敬,我要借他而警誡百官。不過現(xiàn)在還沒有具體的罪名可定,你去他家一次,聽他是否對我的處理有怨言,如果有,就可以此定他的死罪!”尉遲恭聽后,覺得皇上這種張網殺人的做法太過分。當?shù)诙焯谡賳査苾€的情況時,尉遲恭不肯回答,反而說:“陛下請你好好考慮考慮這件事,到底該怎樣處理?!边@下把唐太宗氣極了,他把手中的玉版狠狠地朝地下一摔,轉身就走。尉遲恭見了,也只好退下。唐太宗回去后,冷靜下來自覺無理。為了挽回面子,于是大開宴會,召三品官入席,自己則主宴并宣布:“今天請大家來,是為了表彰尉遲恭的品行。由于尉遲恭的勸諫,唐儉得以免死,使他有再生之幸;我也由此免了枉殺的罪名,并加我以知過即改的品德,尉遲恭自己也免去了說假話冤屈人的罪過,得到了忠直的榮譽。尉遲恭得綢緞千匹之賜?!碧铺谶@樣做,當然主要還是為了顯示自己的“明正”;同時他當然也感激尉遲恭,假設尉遲恭真的按他的話去陷害唐儉致其于死地,又安知唐太宗“明正”起來不治罪尉遲恭呢?尉遲恭小事“和”大事“不流”的做人行事原則實際上既救了唐儉,又幫了皇上,更是救了他自己。我們與朋友、上司和同事相處也是一樣,如果是真心待人,就應該對他加以愛護,不但幫助他渡過種種的難關,而且也要幫助他克服種種弱點,天長日久,他們自然了解你的為人和品格。人與人之間相處,在非原則問題上應謙和禮讓,寬厚仁慈,多點糊涂,但在大是大非面前,則應保持清醒,不能一團和氣。見不義不善之舉應阻之正之;如力不至此,也應做到不助之。如果明明知道有人在行不義不善之事,卻因他是長輩、上司、朋友,即默而容之,這就是一種很自私的趨避。有時候,立定了腳跟做人的確是會冒風險的,也可能會受到暫時的委屈,受到別人的不理解,但是,這種公正的品德,最終會贏得人們的尊敬的。所以,人際交往要恰如其分,不強交,不敬絕,不面譽以求新,不愉悅以茍合,其關系的處理恐怕用得上這么一副對聯(lián):“大著肚皮容物,立定腳跟做人”,也就是“君子為人,和而不流”,小事“和”而大事“不流”。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