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以文獻和史實為據,對古琴美學思想和古琴命運進行了歷時考察。全文在縱覽傳統(tǒng)古琴美學文獻的基礎上,總結了古琴美學思想自先秦至明清的發(fā)展軌跡,闡釋了古琴美學思想與儒、道、佛思想的關系,古琴美學理論與音樂實踐的關系,琴與士的關系,并根據音樂文化與時俱進的普遍規(guī)律展望了古琴的發(fā)展前途。 本文認為,古琴美學思想先秦至明清的發(fā)展有兩個顯著特征:研究對象從外部關系的論述轉到內部規(guī)律的探索;美學思想從前期的相對自由變?yōu)楹笃诘慕^對禁錮。古琴美學理論和儒、道、佛思想聯系緊密。其中,儒家禮樂思想是古琴美學思想的主體,道、佛思想則在其局部體現。與之相反,在古琴實踐中,道家思想占據主導地位。這就使古琴美學思想與其音樂實踐形成了既統(tǒng)一又矛盾的關系。隨著歷史的演進,古琴逐漸成為文人的專用樂器,琴的盛衰與士的興亡不可分離。 本文進而認為,古琴的前途與美學思想的革新息息相關。古琴美學思想必須對傳統(tǒng)美學思想進行揚棄,吸收現代化思想,拋棄以禮為本,堅持以人為本,舍棄文人琴中的不合理成分,發(fā)展藝術琴,還藝術于古琴,還古琴于人民,才會使古琴的命運出現根本轉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