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跋涉者的足跡——學術自述
《文心雕龍》與中國古代散文刨作
委心逐辭,辭溺者傷亂——從《文心雕龍·熔裁》論《離騷》的結構
漢代賦學與《文心雕龍》的淵源關系
《文心雕龍》《詩品》比較新議
《文心雕龍》與《詩品》比較淺探
“意象”的“出口轉內銷”與對《文心雕龍》研究的啟示
《比興》拾穗——說“風通賦同,比顯興隱”與“起情”、“附理”
從《文心雕龍》言“奇”判《隱秀》“補文”之偽
論劉勰與時俱進的文學觀——讀《文心雕龍》“情變”札記
《文心雕龍》是以儒學為指導嗎?——談劉勰文學思想與先秦漢代儒家文論的重大區(qū)別
劉勰的復古文學思想論略
“四始”說考論
解碼《文心雕龍》聲調結構模式
張文勛和《文心雕龍》研究——祝賀文勛先生八十華誕
中國古代文論的思維特點及其當代趨向
歷史、文學史、文學批評史——研究中國古代文學、文論的體會
和、中和、中——再論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和諧精神及其審美特征
審美范疇與思維模式——試論中國傳統(tǒng)審美理論的體悟型思維
中國古代文藝發(fā)生論
談詩的意境
山水審美意識與美學范疇“景”的生成發(fā)展
“法”的義界——中國古代形式批評理論札記
中國古代詩格論的發(fā)展及其特征
詩化的戲曲——兼談中國古代敘事文學成熟較慢的一個原因
傳統(tǒng)與現代的沖突和融合——中國古典文學對現代文學發(fā)展的促進
中國詩學與美學精神的融通性——兼論中國詩學中道家思想資源的意義
再說“失語癥”
說“飛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