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歷史中國史中國近現(xiàn)代史一九三0年代的中國(上下卷)

一九三0年代的中國(上下卷)

一九三0年代的中國(上下卷)

定 價:¥120.00

作 者: 中國社科院近代史所民國史研究室,四川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
出版社: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叢編項: 中國社會科學院重點學科建設工程叢書
標 簽: 抗日戰(zhàn)爭時期

ISBN: 9787802302136 出版時間: 2006-09-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 頁數(shù): 884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1930年代的中國,一方面中國各派政治勢力競逐爭斗,此消彼長,以國民黨為首的統(tǒng)治集團逐步建立起相對穩(wěn)定、鞏固的統(tǒng)治,另一方面日本帝國主義加緊侵略,中國面臨自鴉片戰(zhàn)爭以來又一次最嚴重的民族危機。最終,盧溝橋事變的爆發(fā),中國全面抗戰(zhàn)的開始,中斷了中國舊有政治、經(jīng)濟等發(fā)展的軌跡,同時開啟了中國政治、經(jīng)濟等發(fā)展的新的進程。因此,對這樣一個關鍵轉折時段的有關情況展開系統(tǒng)的研究,其意義與價值是不言而喻的。

作者簡介

暫缺《一九三0年代的中國(上下卷)》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一九三0年代的中國:上卷
一 一九三O年代的中國政治
論蔣介石第二次下野與再起
蔣介石與“約法之爭”
從對立走向交涉:福建事變前后的西南與中央
中國國民黨“黨國”體制述評
中國國民黨改組派的政治路線及其現(xiàn)代意義
訓政前期的黨政關系(1928~1937)——以中央政治會議為中心的探討
國防委員會的成立與運作(1933~1937)
從國民會議到國民參政會:職業(yè)代表制的持續(xù)與變化“
從復興社到三青團的組織演變
1930年代力行社眼中的意大利法西斯主義——以《前途》雜志為例
1930年代中前期南京國民政府推行縣政改革的原因及主要內(nèi)容
戰(zhàn)前中國的區(qū)鄉(xiāng)行政:以江蘇省為中心
行政督察專員制度的創(chuàng)設、演變及其知識背景
抗戰(zhàn)前夜中共中央戰(zhàn)略決策的形成
1930年代中國共產(chǎn)黨的危機與新生
論吳玉章在海外的抗日宣傳活動
Wuhan Spring,1938:The InternatiOnal PrOpaganda VictOry
汪偽政權與新民會
二 一九三O年代的中國經(jīng)濟
1930年代中國的財政與財政官僚
戰(zhàn)前“統(tǒng)制經(jīng)濟”口號的提出及其實踐“
20世紀30年代山西省的公營體系與國防經(jīng)濟建設
1935年的汕頭事件——1930年代廣東地方關稅(專稅)和日本
1930年代鄉(xiāng)村建設運動的農(nóng)村改造模式
抗戰(zhàn)爆發(fā)后穩(wěn)定法幣的應變措施——對照檔案看歷史(1937—1939)
源于實踐之貨幣金融學真知——章乃器貨幣金融學術思想述論
一九三0年代的中國:下卷
三 一九三O年代的中國外交
日本外務省與1933年中的華北危局——以應對黃郛北上為中心
蔣介石親自掌控的對日秘密談判——抗戰(zhàn)期間中日關系研究之三
日本誘降汪精衛(wèi)的政府自白——關于一份日本絕密文書的解讀
抗戰(zhàn)前期國民政府對日美關系的反應
抗戰(zhàn)前期美國外交官對華政策的分歧
抗戰(zhàn)初期中國的對美“國民外交工作”
1935~1940年英國對藏政策與中國西藏門珞察地區(qū)邊界危機
四 一九三O年代的中國軍事
第五次反“圍剿”中共軍事政策再理解——以廣昌戰(zhàn)役為中心-
論中國軍隊淞滬會戰(zhàn)的戰(zhàn)略意圖
八路軍平型關戰(zhàn)斗再研究
五 一九三O年代的中國文化
民國學界的老輩
“國難”與中國現(xiàn)代學術的成長——以《獨立評論》為中心的考察
20世紀30年代的中國政治和自由主義知識分子
20世紀30年代教育領域里的自由知識分子與國民黨之爭
胡適與1934年全國考銓會議
黨治和法治:以羅隆基人權理論為視角
1920~1930年代國家主義派之內(nèi)在文化理路
1930年代《中華教育界》關于“中國教育現(xiàn)代化問題”的討論
1930年代鄉(xiāng)村教育派分之間的自發(fā)互動
社會史論戰(zhàn)的先聲——《新生命》雜志對中國社會結構的探討
Formation of Race and Racial Identity in China in the 1 930s:Eugenic and Scientific Racial Revival and the.China-based Cultural RecOnstructiOn Debate
聶耳——創(chuàng)作“新興音樂”與1930年代的中國革命
1934~1937年的中央電影檢查委員會研究
六 一九三O年代的中國社會
1928~1937年《大公報》等報刊對中蘇關系認識的演變
國民外交與學術研究:中國太平洋國際學會的基本活動及其工作重心的轉移(1925—1933)
1930年代的佛教與政治:太虛法師和蔣介石
民國中后期的政治與宗教:劉文輝與西康地區(qū)藏傳佛教界
1930年代中國人之香港旅行:超越另一個境界線
1931年長江大水災和湖南省的水災救濟——以國民政府救濟水災委員會與湖南省當局之間的關系為中心
南京國民政府時期國貨展覽會述論(1928~1937)
National Products and West Lake——1 929 Xihu Exposition
The Yangzi Meets the Amazon:Placing Peruvian Chinese NationaIism in the 1930s——1929 Xihu Exposition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