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沁陽的山水繚繞著樂圣朱載堉吹奏律管的旋律。從河南省的省會鄭州出發(fā),往西北行100公里,即到沁陽市。沁陽為焦作市轄區(qū)。沁陽市境內山區(qū)、丘陵、平原各類地形兼?zhèn)?,沁河、蟒河、丹河等五條河流分布其間。沁陽地處歐亞大陸橋“鄭(州,洛(陽)焦(作)”的金三角地帶,地理位置優(yōu)越,交通非常便利沁陽歷史悠久,夏朝時為覃懷首邑,商朝時是商畿重地,周啟野王邑,漢代時設野王縣,至隋代改為河內縣,明代時在此設置懷,慶府,1931年改為沁陽縣。沁陽歷來為豫西北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是商品集散之地。古老的土地往往是民間傳說的沃壤。傳說中的女媧補天、二郎擔山、老君迎賓、竹林七賢聚會等優(yōu)美動人的故事就發(fā)生在沁陽,顯示著沁陽厚重的歷史文化。而沁陽古老的山水和沃土滋養(yǎng)的杰出人物更是名振中原,傳遍華夏。出生在沁陽的唐代詩人李商隱,元代科學家許衡,明代科學家、藝術家朱載靖等都是沁陽的驕傲。歷史上一些帝王將相、文人雅士曾到沁陽覽勝,諸如三國魏王曹操,唐代詩人王維,唐代文豪韓愈、唐明皇,以及耶律楚才、乾隆皇帝等都在沁陽留下足跡。他們或登山觀景,或題詩吟詠,豐富了沁陽的人文景觀。如韓文公祠、曹謹墓、李商隱墓、何塘墓、鄧禹冢,還有樂圣朱載堉墓,都是當今尋根旅游者憑吊的好去處。古羊腸坂、趙國長城遺址、唐古城遺址、宋古寨等古跡都顯示著其歷史文化價值。美麗的自然風光與古跡名勝相輝映。朱載堉是沁陽人的驕傲。他在沁陽人民心中被尊崇,歷三四百年而不衰。朱載堉是中國人民的驕傲。朱載堉,字伯勤,號“句曲山人”,青年時自號為“狂生”“山陽酒狂仙客”。朱載堉是明太祖朱元璋的九世孫、仁宗帝的第六代孫、鄭藩王族嫡世。他的父親是鄭恭王朱厚烷,能書善文,精通音律樂譜。朱載垮的出生地是沁陽市境內的九峰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