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前言
鮑姆伽通
美學
席勒
論崇高——對康德某些思想的進一步發(fā)揮(1793年)
讓·波爾
美學入門(節(jié)譯)
施萊爾馬赫
美學講演引言
黑格爾
悲劇、喜劇和正劇的原則
謝林
德國唯心主義的最初的體系綱領(1796—1797)
藝術哲學(導言)
論造型藝術與自然的關系(1807)
叔本華
藝術的形而上學
費歇爾
美的主觀印象
布倫坦諾
論美和想象的價值
柯亨
藝術作品的辯證法
奧伊肯
道德與藝術一一生活的道德觀與審美觀
福爾克特
作為完成的有機整體的審美對象
主觀論中的第三個審美基本標準:真實感的非現(xiàn)實性
利普斯
悲劇性
喜劇性與幽默
論移情作用
卡西爾
語言與藝術
戈爾德施泰因
嬰兒的微笑與理解他人的問題
哈特曼
體系中的倫理學與美學
施普朗格
審美態(tài)度
雅斯貝斯
悲劇知識
布洛赫
論黑格爾的藝術哲學
蒂利希
藝術與絕對現(xiàn)實
論繪畫和建筑
維特根斯坦
美學講演錄
本雅明
機械復制時代的藝術作品(節(jié)譯)
作者作為生產者
普萊斯納
論演員的人類學
馬爾庫塞
新感性
俄耳甫斯和那喀索斯的形象
伽達默爾
美的現(xiàn)實性
鮑勒諾夫
藝術與生命
生活空間
巴爾塔薩
戲劇學是美學與邏輯學之中介
比默爾
哲學與藝術
耀斯
個性的宗教來源與審美解放
哈貝馬斯
啟發(fā)性的批判還是拯救性的批判
威爾什
審美思維與后現(xiàn)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