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篇
馬克思哲學的當代性
重估馬克思哲學革命的性質與意義
馬克思的哲學革命與全部形而上學的終結
內在性之瓦解與馬克思哲學的當代境域
馬克思早期思想的當代發(fā)現(xiàn)
馬克思經濟哲學之要義及其當代意義
馬克思哲學的存在論基礎
馬克思實踐學說的本體論意義
主題、基點與路徑:闡說馬克思哲學之當代意義
中 篇
費爾巴哈對馬克思哲學變革的重要意義
感性直觀:費爾巴哈哲學的限度與終局
馬克思的施蒂納批判及其存在論意義上的重要性
馬克思哲學的秘密和誕生地
馬克思《巴黎手稿》的“對象性活動”概念
馬克思哲學中的主體性問題
維柯的歷史原則及其意義
唯物史觀:分析社會歷史的科學指南
馬克思的生產一勞動概念
馬克思主義關于地理環(huán)境作用的基本理論
“理性的法”和“私人利益”
下 篇
馬克思對現(xiàn)代性的雙重批判
文明間沖突的現(xiàn)代根源與前景
盧卡奇與現(xiàn)代性批判
現(xiàn)代性批判與“啟蒙的辯證法”
阿多諾對“概念帝國主義”的抨擊及其存在論視域
盧卡奇的存在論視域及其批判
柯爾施對“庸俗馬克思主義”的批判與反撥
“總問題”和“認識論斷裂”
由“實體”及“主體”論儒學存有論境域的通達
文化研究中的哲學問題
經濟發(fā)展的價值評判問題
附錄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