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中國財政史,需要在前人的研究的基礎上科學地深入和創(chuàng)新,因為任何研究者或研究群體都有其特定的局限性,都不可能窮盡人類認識,歷史科學與任何科學一樣,需要不斷發(fā)展,與時俱進。所以,以繼承、發(fā)展中的創(chuàng)新也是財政史研究的生命所在。我們撰寫中國財政通史過程中遵循的宗旨這一,就是在嚴謹治學前提下勇于創(chuàng)新,不落窠臼。在此試列如下幾點嘗試和努力。第一,研究方法的創(chuàng)新。我們努力把財政置于歷史社會的大背景中去分析研究,即用相關的各種歷史背景與財政活動有機地聯系在一起綜合分析,是我們采用的一種可稱之為“大歷史、大思路”的新方法。第二,研究內容注重財政制度背景和財政改革。在研究重點上,我們不局限在歷代財政制度本身的說明上,或是對個別問題的考釋上,而是把財政制度放在當時的社會的矛盾運動中去展開相關研究。第三,本書在觀點、認識上也多有創(chuàng)新之處,這與寫作群體所處的寫作環(huán)境密切相關。因為我們的寫作是處于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撥亂反正、思想解放二十年之后的寬松開明和嚴謹求實、百花齊放環(huán)境之中,有利于真正貫徹“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的原則,去矯正過去由于種種原因而形成的史學界的理念偏頗與認識上的扭曲。第四,本書除了以上方面的創(chuàng)新之外,還在生動性、編排方式等多方面有創(chuàng)新的努力??傊?,《中國財政通史》一書,是我們運用馬克思主義歷史唯物論和辯證唯物論的觀點和方法,對中華大地上數千年財政發(fā)展史研究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