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部由近百名親歷者和知情者回憶、口述的歷史。1965年春,“文化大革命”全面發(fā)動的前一年,毛澤東從北京到武昌下榻梅嶺,44天后離武漢到長沙,5月21日從長沙出發(fā),沿著1927年秋收起義之路重上井岡山。從本書對毛澤東二上井岡山的歷史回放中,似可窺見當時毛澤東的某些思想端倪;發(fā)現其不惜一切代價,準備發(fā)動一場上層建筑領域革命——“文化大革命”的深刻而復雜的初衷……秋收起義38年后的1965年,毛澤東重返中國武裝革命的搖籃——井岡山,是一次感情尋覓回歸,還是執(zhí)政黨領袖對使命的深層呼喚? 40年后,本書作者沿著毛澤東重上井岡山之路,采訪了近百名接觸過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劉少奇、彭德懷等領袖人物的親歷者和知情者,以毛澤東二上井岡山為主線,生動講述了1965年春毛澤東從武漢經湖南到井岡山的數十天的所歷、所思、所講,以及當時國內外發(fā)生的重大事件;真實記錄了毛澤東重上井岡山的史實;從中探尋毛澤東準備發(fā)動上層建筑領域革命——“文化大革命”深刻而復雜的初衷?!幸话俣喾滟F照片,不僅見證了這段歷史、更增加了本書的史料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