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目錄羽色會隨季節(jié)變化的雷鳥“森林衛(wèi)士”——黑枕綠啄木鳥生性機警的鷓鴣捕蟲能手——雨燕燕窩制造者——爪哇金絲燕海上的孤獨使者——信天翁對魚兒情有獨鐘的藍翠烏攜帶“魚簍”的鵜鶘水中漂浮的葫蘆——鸝鵬尾羽飄飄的壽帶鳥紅嘴相思鳥吉祥之鳥——喜鵲吉祥之馬——喜鵲美麗的海龜——玳瑁暗綠色的龜——綠海龜身披全封閉式甲殼的三線閉殼龜龜中之王——棱皮龜僅分布于新疆霍城的四爪陸龜最大的淡水鱉類——黿最大的壁虎——大壁虎我國特有的珍貴爬行動物——鱷蜥巨型蜥蜴——巨蜥中華特產——揚予鱷毒蛇之王——眼鏡蛇被形容為五步蛇的尖吻蝮蛇中“大漢”——黑尾蟒蛙類中的“猛虎”——虎紋蛙以樹為家的樹蛙長角質刺的癩蛤蟆——髭蟾娃娃魚——大鯢過渡物種——文昌魚海中之“馬”——克氏海馬魚拉蒂瑪魚的發(fā)現長江中的珍貴魚類——中華鱘降水洄游的“淡水人參”——花鰻鱺珍貴的冷水性魚類——細鱗鮭從高產到絕產的新疆大頭魚江南第一名魚——松江鱸魚書摘紅嘴相思鳥紅嘴相思鳥的羽毛華麗多彩,眼睛周圍為乳白色,背部以橄欖綠色為主,喉嚨處呈橙黃色,胸部則呈耀目的橙紅色,翅膀上有紅色斑點,尾黑色,有分叉,再配上一張鮮紅色的纖細小嘴,十分逗人喜愛。紅嘴相思鳥體形小巧,愛飛愛叫,鳴聲宛若銀鈴,是一種羽色和鳴聲俱佳的籠養(yǎng)鳥,深受國內外廣大養(yǎng)鳥者的鐘愛。據說,紅嘴相思鳥常成對活動,若其中一只不幸死去,另一只也會憂郁而死,“相思鳥”之名即由此而來。紅嘴相思鳥常棲息于常綠闊葉林、茂密灌木叢和竹林中,喜結群活動。雌雄鳥均能鳴唱。每年5月~8月,在荊棘或矮樹上以苔蘚、茅草等筑起深杯狀巢,每巢產卵3枚~5枚,卵綠色并帶有斑紋。紅嘴相思鳥在長江以南的廣大地區(qū)都有分布。雜草種子、野果和各種小昆蟲是它們的食物。因捕捉量驚人,近年來野生鳥的數量急劇減少,已被列入國際貿易公約中禁止交易的種類。我國作為相思鳥的原產國,有責任保護好這一珍貴的鳥類資源。吉祥之鳥——喜鵲喜鵲喜歡鳴叫,聲音嘹亮,民間流傳著“喜鵲叫、喜將到”的說法,有吉祥鳥之稱。喜鵲有兩種:一種是黑喜鵲,另一種是灰喜鵲又稱山喜鵲,這里介紹的是黑喜鵲。黑喜鵲體羽黑白兩色相間,翅有一明顯的白斑,下腹部也為白色,其他大部為黑色,而且黑色中閃耀著紫色光輝,尾長約為身長的一半,側羽較短,中央較長。喜鵲在我國分布極廣,沿海地區(qū)尤為常見。棲息在平原、村莊和城市樹林。喜鵲是留鳥,是雜食性鳥兒,啄食農作物害蟲,如蝗蟲、地老虎、螻蛄、松毛蟲、蛾子的幼蟲等,也吃植物種子。春天是喜鵲繁殖的季節(jié),這時雌雄喜鵲的羽毛更加亮麗,并開始尋找配偶。每窩產卵4枚~8枚,卵色白稍帶淡藍色。經過雌鳥半個月的孵育,雛鳥出殼。出殼后由雌雄鳥輪流護雛和覓食,每天要喂雛30多次。雙親護雛性極強,遇敵時會狂叫不已,或奮不顧身向天敵俯沖過去,逼使對方知難而退。在有些省份,喜鵲被定為省級重點保護動物。美麗的海龜——玳瑁玳瑁屬海龜科。玳瑁體形頗大,是海龜中最美麗的物種之一,體長0.6米~1.6米。頭頂上有2對前額鱗,上喙鉤曲像鷹嘴。背甲的一些角質盾片紅棕色,并帶有黃色的云斑,表面光滑,這些盾片排列成覆瓦狀,年齡增大時,逐漸變成鑲嵌排列。在目光下,背甲閃現琥珀樣光輝,華麗可愛。它們的身體比較扁平,四肢演化成鰭狀,長長的前肢像船槳一樣,非常適宜在水里自由自在地遨游。它們除了頭、腿和尾巴之外,全身覆蓋著硬殼。玳瑁終生生活在海里,經常出入于珊瑚礁中。玳瑁性情兇猛,上下頜強而有力,不僅能把蟹殼咬碎,還能將軟體動物堅硬的外殼咬碎。取食藻類、小魚和軟體動物。每年7月~9月間到海灘上挖洞產卵幾十枚,孵化期約60天。我國沿海各地都有分布,以南海各島附近最多。玳瑁每兩三年就要做一次海上遠游,行程不下幾百千米。茫茫大海,沒有什么可做參照物,但是它們從來不會迷路,其中奧妙,至今還是一個謎呢!玳瑁背甲的角質盾片色澤花紋很美,有類似彩玉的質地,過去曾被用來制作多種工藝品。玳瑁是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暗綠色的龜——綠海龜綠海龜身體龐大,外披扁圓形的甲殼,只有頭和四肢露在殼外。體長80厘米~100厘米,體重70千克~120千克。雄性綠海龜尾較長,相當于其體長的二分之一,雌性尾較短。它的生長速度較為均勻,年平均生長為10千克~15千克,以2歲~4歲時生長速率最高,壽命可達100歲以上。為了適應在海中生活,在眼窩后面還生有排鹽的腺體,能把體內過多的鹽分通過眼的邊緣排出,還能使喝進的海水經鹽腺去鹽而淡化。綠海龜在我國山東、江蘇、浙江、福建、臺灣、廣東等地的沿海都有分布,尤以南海為多,但產卵場所只有福建西部和廣東東部的沿岸和島嶼。它在國外分布于東南亞海域和印度洋。綠海龜以魚類、軟體動物及藻類為食。雖然綠海龜常年游弋于海洋之中,可是一到繁殖季節(jié),即使遠在千里之外,也要回到出生地點,在海岸、海島的周圍水域中或陸地上交配。歷史上,綠海龜在我國沿海年產量曾達四五萬只。近年來數量不斷下降,主要原因是人類的濫捕亂殺,其次是海洋污染越來越嚴重,使綠海龜的生存環(huán)境逐漸惡化。我國于1986年在廣東南海沿岸建立了以保護綠海龜為主的惠東港口自然保護區(qū),總面積為800公頃。這里屬亞熱帶型外海性海域,風浪不大,水質透明,海底為沙質,沙灘的長度約為1000米,寬約500米,每年上岸產卵的綠海龜超過100只以上,產卵量達數萬至數十萬枚,被稱為“海龜灣”。綠海龜是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P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