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涅血世家濟世才李世民出生于一個胡漢混血的貴胄世家。其父李淵,自稱是十六國時涼武昭王李暠的后代。而實際上,李淵很可能是在自己的世系上做了手腳。李唐很可能是北魏弘農太守李初古拔的后裔,而李初古拔應該是北方少數民族,其后代跟漢族通婚,到李虎時已經是胡漢混血。李虎是李淵的祖父,西魏八柱國之一,北周初追封唐國公。李淵襲封唐國公,其母獨孤氏與北周明帝獨孤皇后、隋文帝獨孤皇后均為八柱國之一獨孤信之女。李淵妻竇氏。獨孤氏和竇氏(即紇豆陵氏),是胡族血統(tǒng)。所以出于這樣的胡漢混血家族的李世民,有著明顯的胡族的體貌特征:濃眉,眼睛較深,胡須微卷,臉部線條硬朗,身形矯健,英俊而不失勇武。竇氏共生四子,長子建成,三子元霸早死,四子元吉,李世民乃是次子,于隋文帝開皇十八年(598)十二月戊午生于武功別館。史書稱,該子生時,有二龍戲于館門之外,前后三日才離去。及生后四年,有一書生,自稱善于察人面相,見到李淵,驚道:“公是貴人啊,且有貴子?!彪S后見到李淵四歲小兒,更道:“此小兒有龍鳳之姿、天日之貌,只須年近二十歲時,必能濟世安民?!边@一句話非同小可,驚到了一向持重的李淵。書生許是料想李淵會起殺念,言罷便及時神秘消失。而李淵竟采“濟世安民”之意,以“世民”名之。這李世民卻也不負其名,自幼便顯聰睿之資,思慮深遠,遇事常能果斷處之,平日里則不拘小節(jié),而言行舉止之間,有種不似常人的氣度。大業(yè)十一年(615),隋煬帝在雁門(今山西代縣)被突厥圍困。天子被圍,事非小可,帝國各路軍自然急去援救。當時屯衛(wèi)將軍云定興營內,站出一后生,雖是無名小卒,卻也是少年英姿。該后生從容對云定興道:“如今前去救援,必得大張旗鼓才行。”“嗯?此話怎講?”“且說啊,始畢可汗舉全國之師,竟敢圍困我們天子,必是仗著倉促之間,我們無從救援?,F在我們若大張軍容,數十里之間幡旗相續(xù),夜間則鉦鼓相應,則必出乎突厥意料之外。突厥定會以為我們四方救兵已云集而至,驚懼之間,必然撤圍而去。不然的話,敵眾我寡,拼盡力氣去打硬仗,恐怕我們終會力單不支啊。”云定興并非剛愎自用之輩,稍加思索,利害立見。果然,帝國救兵大張旗鼓,軍隊進至崞縣(今山西代縣西南),突厥軍隊的偵察人員得知,驚而飛告始畢說:“隋朝大軍來了!”突厥即時心虛,慌忙撤圍而去。且說這個向云定興建言的英姿少年,正是十八歲的李世民。少年李世民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