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力圖用淺顯、生動的敘述方式向人們展示當今中國音樂專業(yè)人士對莫扎特的思考和研究狀況。在這里,我們堅信針對莫扎特的研究和話語權并不僅僅屬于西方人。當我們轉換視角,調整傳統的思維觀念,展現在我們面前的將是一片領會和研究莫扎特的新天地。如今,莫扎特的音樂已經借助網絡時代的傳播優(yōu)勢遍及世界各個地方,人們聆聽和理解莫扎特也就變得更加便利和自由。我們希望在紀念莫扎特誕辰之際將來自中國的聲音與世界共享,為多元文化中的莫扎特形象增添東方的色彩與活力。 250年后的今天,莫扎特的名字早已為中國廣大音樂愛好者所熟知,他的音樂被不斷演奏和聆聽,成為老少咸宜的藝術精品。永恒的莫扎特已經融為中國音樂文化的一分子。他在現實和思想的世界里自由穿行,為我們源源不斷地帶來靈感和啟發(fā)。莫扎特就生活在我們身邊。他隨時會出現在你我面前,只要我們留意聆聽和思考他。“你好,莫扎特!”見到他時別忘了問候,因為他雖然250歲了,卻永遠那么現代、年輕。 2006年是莫扎特誕辰250周年,世界各地舉行了各種隆重的演出紀念活動。莫扎特這位音樂天才今天已經成為了這個全球化世界的一個符號,在其家鄉(xiāng)奧地利甚至成為了一個品牌。世界各地許多不熟悉莫扎特音樂的人也知道這個名字。那么在21世紀遙遠的東方,中國的音樂家們是如何接受、詮釋和評價這位充滿著神秘色彩的大師和他的音樂呢?中央音樂學院音樂學系的18位學子帶著這個有趣的問題走訪了26位中國音樂界的著名人士。他們中既有指揮家、鋼琴家、小提琴家,也有西方音樂歷史學家和民族音樂學家;既有進入古稀甚至耄耋之年、學富五車的老前輩,也有積累豐厚又接觸到國內外許多新觀念和研究成果的中年學者,還有嶄露頭角的青年藝術家。這18位同學將他們的采訪筆記整理成《你好,莫扎特》這本訪談錄并結集出版,我認為是很有意義的事情。尤其讓我感動的是我們這么多位學界的前輩能夠撥冗接受這些后生晚輩幾個小時的訪談,給這些年輕人以了解自己藝術生涯和對諸多學術問題見解的機會。同時我也相信這種組織學生就某個專題對專家進行采訪的方式,也將成為音樂學系學生理論與社會實踐相結合的一種學習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