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的個體主義傾向同心理學的自然科學取向之間的聯(lián)系是非常明顯的。自然科學以自然現象——物質世界為研究對象,物質世界不同于人的心理世界和精神世界,物質世界具有穩(wěn)定性的特點,自然現象不因社會文化的變遷而發(fā)生改變,也不會因研究者態(tài)度的不同而不同。閃電就是閃電,任何社會、任何時代,面對任何研究者,閃電的性質都不會改變;但心理現象不同,不同時代、不同文化條件,人們的心理特征不同,而且由于人具有自我意識的特征,當面對不同的研究者,可能會表現出不同的行為特征。心理學在采納自然科學的研究模式時,沒有考慮研究對象的差異,把心理現象當成自然現象來進行研究,試圖像自然科學那樣,對某一現象進行控制,排除其他條件的影響,以因果決定論的模式,使用還原的方法,尋找心理和行為的決定因素。這樣一來,排斥文化影響,從個體本身尋找行為原因的個體主義傾向就不可避免了。以“心理活動象大腦”作為理論啟示,采用結構和功能模擬等方法,通過對大腦的同構型和同形型模型的研究來揭示認知過程的本質。在具體研究過程中,特別注重和強調神經網絡的整體活動以及聯(lián)結權重的作用,對感覺、學習、記憶、語言、思維、認知障礙等問題進行較為深入的研究。本書對此進行較為詳細的介紹和分析研究,并進行較為全面和客觀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