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大師、文化巨匠林語堂先生經典人生散文首次結集出版,林語堂以人生優(yōu)游者的獨特視角展現出詩樣人生、才情人生、幽默人生、智慧人生的別樣風情。林語堂的人生哲學可和一句話來概括:悲劇的喜劇人生觀。要林語堂的筆下,沉重的肉身轉為了輕靈的舞者,悲劇與沉重都被舞蹈所化解。他的人生就是風行水上,下面縱有旋渦急流,風仍逍遙自在。人世是唯一的天堂,宇宙是無知,人生是笑話,是無意的,但是要靠自己的選擇,“造出”人生的意義。在不違背天地之道的情況下,成為一個自由而快樂的人。這就好比一臺戲,優(yōu)秀的演員明知其假,但卻能夠比在現實生活中更真實、更自然、更快樂地表達自己,表現自己。人生亦復如此,我們最重要的不是去計較真與偽,得與失,名與利,貴與賤,富與貧,而是如何好好地快樂地度日,并從中發(fā)現生活的詩意。從某種程度上說,人生不完滿是常態(tài),而圓滿則是非常態(tài),就如同“月圓為少月缺為多”道理是一樣的。如此理解世界和人生,那么我們就會很快變的通達起來,也逍遙自適多了,苦惱與晦暗也會隨風而去了。本書是一種私人的供狀,供認作者自己的思想和生活所得的經驗。作者不想發(fā)表客觀意見,也不想創(chuàng)立不朽真理。作者實在瞧不起自許的客觀哲學;作者只想表現作者個人的觀點。作者本想題這書的名字為“抒情哲學”,用抒情一詞說明這里面所講的是一些私人的觀念。但是這個書名似乎太美,作者不敢用,作者恐怕目標定得太高,即難于滿足讀者的期望,況且作者的主旨是實事求是的散文,所以用現在的書名較易維持水準,且較自然。讓作者和草木為友,和土壤相親,作者便已覺得心意滿足。作者的靈魂很舒服地在泥土里蠕動,覺得很快樂。當一個人悠閑陶醉于土地上時,他的心靈似乎那么輕松,好像是在天堂一般。事實上,他那六尺之軀,何嘗離開土壤一寸一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