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開物》是一部總結我國明末以前農業(yè)和手工業(yè)技術成就的百科全書,分上、中、下3部,原有20卷,只刊刻18卷,分別敘述了有關我國古代農業(yè)、紡織、制糖、冶鑄、造船、釀酒以及制造火藥、兵器等物品的生產過程。從生活資料到生產資料,從民用機械到國防武器,當時有關國計民生的部門,應有盡有,內容廣博,文字簡潔,插圖生動,別具一格,堪稱我國古代不朽的科技巨著。宋應星因此被英國科學史家李約瑟博士稱為“中國的阿格里科拉”和“中國的狄德羅”?!短旃ら_物》是宋應星的主要代表作,此書于崇禎十年(1637年)由友人涂紹煃資助刊刻。《天工開物》所述幾乎包括了社會全部生產領域,《天工開物·生熟煉鐵爐》各卷先后順序的安排依據(jù)“貴五谷而賤金玉”的原則。宋應星把與人民衣食有關的農業(yè)各卷置于全書之首,其次是有關工業(yè)各卷,而以不切國計民生的珠玉一卷殿后,體現(xiàn)了作者重農、重工和注重實學的思想。尤其可貴的是,書中附圖123幅,包括提花機、鉆井設備、軋蔗機、大型澆注錘鍛千斤錨、階梯式磁窯、玉石加工磨床等。所繪內容,結構準確,比例恰當,立體感強,依其圖樣與數(shù)據(jù),即可將所繪的各種機械設備重新制造出來。《天工開物》詳細地記載了有關煉鋅技術,其中介紹了密封加熱法,解決了鋅極易氧化的難題,也記載了鐵礦石變成鋼的生產過程,完全符合現(xiàn)代鋼鐵生產原理。書中還介紹了防治稻田八大災害的方法,至今仍然在農村中廣泛流傳和應用?!短旃ら_物》中記載的冷浸田使用骨灰蘸秧根,是我國使用磷肥的最早記錄;利用不同品種蠶蛾雜交而生出“嘉種”,是我國利用雜交技術改良蠶種的最早記錄。書中記載的精巧復雜的提花機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記載的鋅的冶煉技術在世界上是最早的?!短旃ら_物》是一部有關農業(yè)和手工業(yè)生產技術的百科全書,是對中國古代農業(yè)和工業(yè)生產技術系統(tǒng)而全面的總結,其所述范圍之廣為以往任何著作所不及,是保留我國科技史料最豐富的一部書,它更多地著眼于手工業(yè),反映了我國明末出現(xiàn)資本主義萌芽時期的生產力狀況。其中還記錄了不少在當時居于世界前列的工藝措施和科學創(chuàng)見,在世界科學史中占有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