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行為學作為管理學的重要分支并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于20世紀60年代最先產生于美國,并在前蘇聯(lián)、東歐和亞洲各地也有一定的發(fā)展。到80年代,組織行為學進一步分為宏觀組織行為學和微觀組織行為學。微觀主要研究個體、群體(包括領導)的心理與行為規(guī)律;宏觀則是把組織作為一個整體,主要研究組織系統(tǒng)的行為規(guī)律。本書是在作者多年本課程教學實踐的基礎上,汲取了國內外組織行為學的最新研究成果,根據組織行為學的研究層次和內容,對組織行為學的基礎理論知識進行了較深入的分析、探討和歸納。在參考國內外同類教材的基礎上,對本書的寫作內容、體系結構等作了一些新的嘗試,盡量兼顧教師的教學與學生的自學兩方面的需要。本書共分十二章,通過對個體層次(第二章至第五章)、群體層次(第六章至第九章)和組織層次(第十章至第十二章)的行為研究,探討組織中員工行為的基本機制,使各級領導者和管理者既了解組織中員工行為的復雜性,也增強其對組織中員工行為的解釋、預測和控制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