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為什么是信訪.
一.信訪的問題意義
(一)信訪是一個地道的中國問題
(二)信訪是當代中國一個典型的政法問題
(三)信訪是一個充滿困惑和日漸陷入困境的問題
二.分析框架和資料文獻
(一)信訪問題的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
(二)材料和文獻
三.幾個核心概念
(一)“信訪”
(二)“上訪”
(三)“集體上訪”和“超級上訪”
(四)“涉法信訪”
第二章 制度是如何形成的
一.建國之初的政治動員型信訪(1949-1956)
(一)西柏坡之前
(二)“五月批示”
(三)政務院的信訪工作立法
(四)“三反”運動中的信訪實踐
(五)建國初期信訪實踐的特點:一個小結
二.政治運動中的信訪運用(1956-1965)
(一)第一次全國信訪工作會議
(二)國務院的指示
(三)整風.反右.“大躍進”和“四清”運動中的信訪實踐
(四)十年間信訪發(fā)展與變遷:一個小結
三.大動亂及后動亂年代的信訪(1966-1978)
(一)蕭務的信訪與周恩來的孤獨
(二)大動亂年代的信訪總結
(三)后動亂年代的檢討:第二次全國信訪工作會議
四.春風化雨(1979-1982)
(一)熊一福之死
(二)中央機關處理上訪問題領導小組
(三)第三次全國信訪工作會議
(四)春風化雨:一個小結
五.安定團結時期的信訪(1983-1995)
(一)匿名信
(二)政治風波后的信訪工作
(三)《信訪條例》:走向制度化和規(guī)范化
(四)信訪的功能轉換與制度完善:一個小結
六.新時期信訪的發(fā)展與走向(1996年以來)
(一)涉法涉訴信訪的凸顯
(二)上訪洪峰
(三)《信訪條例》修訂:一波三折
(四)走向規(guī)范與和諧:一個小結..
第三章信訪制度的法文化與法社會學解釋
一.信訪制度的意識形態(tài)與文化淵源
(一)中國共產黨的群眾路線
(二)毛澤東的“人民內部矛盾”理論
(三)傳統(tǒng)中國的“清官文化”
二.社會治理的現(xiàn)實需要
(一)政治動員和反對官僚主義
(二)解決人民內部矛盾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
(三)建設和諧社會
三.中國共產黨的制度發(fā)明:一個簡單結論
第四章游離在規(guī)范與事實之間
一.《信訪條例》確立的基本規(guī)則
(一)信訪基本法:《信訪條例》的主要內
(二)《信訪條例》之外的部門規(guī)則和地方性規(guī)則
(三)中國信訪法制的基本景象:一個小結
二.權力博弈中的潛規(guī)則:信訪制度的另一種樣態(tài)
(一)弱者的智慧與武器
(二)地方政府的應對之術
(三)為難的仲裁者:國家的態(tài)度和策略
(四)一個小結
第五章信訪制度的政法功能
一.信訪制度的政治功能
(一)政治動員和政治參與
(二)信息搜集和信息反饋
(三)發(fā)泄民怨的社會安全閥:“讓我的煩惱有機會表達”
二.信訪制度的法律功能
(一)自下而上的權力監(jiān)督
(二)中國式的替代性糾紛解決機制
三.中國式的民主實現(xiàn)和人權救濟機制:簡單的總結
第六章去還是留:法制現(xiàn)代化進程中的人民信訪
一.法制現(xiàn)代化轉型背景下凸現(xiàn)的問題
(一)法制與信訪:兩種截然不同的治理傳統(tǒng)
(二)信訪運作的社會效果
(三)為什么上訪
二.信訪制度的去向:充滿懸念的結局
(一)“強化論”和“弱化論”的爭執(zhí)
(二)人民信訪的法制化馴服:一種可能性探討
(三)信訪制度的未來去向:一個猶有懸念的結局
第七章中國法制現(xiàn)代化反思
一.法制的中國化將是一個復雜而艱難的過程
二.認真地對待人治
三.認真地對待制度創(chuàng)新
參考文獻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