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涉及中日近現(xiàn)代思想及其交流與相互認識的若干問題,分成日本近代思想與儒學、現(xiàn)代中日儒學知識共同體、中國現(xiàn)代思想中的情感與理智、附錄等四個部分。第一部分不駐論及明治時代儒學的研究現(xiàn)狀和存在的基本問題,還通過中村敬宇這一個案研究力圖從理論上探討儒學在明治時代之后存在甚至發(fā)展如何可能的問題,通過福澤諭吉與中江兆民的比較論述了儒學與自由觀的問題,通過日本近代思想史上各種主要思想派別對孔子的認識,特別是對以服部宇之吉為中心的“孔子教”的分析,目的是從不同的側面考察日本近代思想與儒學的關系問題。第二部分粗略地描述了近代以來中日儒學交流的軌跡,以染漱溟和馮友蘭為中心考察了中國現(xiàn)代新儒學在日本的反響,并提出了“現(xiàn)代中日儒學知識共同體”的設想。第三部分論及的問題雖然并不是專就情感與理智的關系而展開,但情感與理智可以說是這些問題的“公分母”。附錄中論及中日之間相互理解與認識,這顯然不是一個十分樂觀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