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思科認證體系簡介
第1章 認識思科認證體系及CCNA 3
1.1 思科公司簡介 4
1.1.1 網絡世界的開拓者 4
1.1.2 思科在中國 4
1.2 從CCNA到CCIE 5
1.2.1 IT認證的作用 6
1.2.2 為什么選擇思科認證 6
1.2.3 思科的認證體系 7
1.3 獲得CCNA應該具有的基本能力
和CCNA考點簡介 8
1.4 如何準備考試及考后注冊 9
1.4.1 考試的準備 9
1.4.2 考后注冊 10
1.5 課程中會出現(xiàn)的圖示 11
1.6 本章小結 12
第2部分 網絡基礎
第2章 網絡基礎概念 15
2.1 網絡概念 16
2.1.1 計算機互聯(lián)網絡 16
2.1.2 局域網、城域網、廣域網 17
2.1.3 Internet和Intranet 20
2.2 遠程訪問技術 21
2.2.1 MODEM(調制解調器) 21
2.2.2 ISDN(綜合業(yè)務數字網) 22
2.2.3 DDN(數字數據網) 22
2.2.4 Frame Relay(幀中繼) 23
2.2.5 新興接入技術 23
2.3 本章小結 25
第3章 OSI參考模型綜述 27
3.1 OSI參考模型概述 28
3.1.1 應用OSI參考模型的必要性 28
3.1.2 OSI參考模型層次結構的劃分 29
3.2 OSI參考模型各層的功能 30
3.2.1 OSI參考模型的上三層 30
3.2.2 OSI參考模型的數據流層 33
3.2.3 OSI參考模型中七個層次的
協(xié)同工作 38
3.3 OSI參考模型的優(yōu)點 40
3.4 物理地址與邏輯地址的區(qū)別 40
3.4.1 物理地址 40
3.4.2 邏輯地址 41
3.5 本章小結 41
本章仿真練習題 41
仿真練習題答案 42
第4章 以太技術基礎 43
4.1 LAN技術基礎 44
4.1.1 以太網絡的技術原理 44
4.1.2 以太網絡的發(fā)展 45
4.1.3 交換網絡的分層 49
4.1.4 半雙工與全雙工 50
4.2 本章小結 50
本章仿真練習題 50
仿真練習題答案 53
第5章 TCP/IP協(xié)議 55
5.1 TCP/IP協(xié)議族概述 56
5.1.1 應用層 57
5.1.2 傳輸層 57
5.1.3 網絡層(IP層) 58
5.2 TCP/IP協(xié)議族各層協(xié)議的
功能詳解 58
5.2.1 工作在應用層的協(xié)議 58
5.2.2 工作在傳輸層的協(xié)議 59
5.2.3 工作在網絡層的協(xié)議 69
5.3 IP編址 75
5.3.1 IP地址的基礎知識 75
5.3.2 IP地址的分類 76
5.3.3 子網、子網掩碼和子網劃分 77
5.3.4 可變長子網掩碼和路由匯總 78
5.4 本章小結 79
本章仿真練習題 80
仿真練習題答案 84
第6章 介質類型及Cisco設備接口 87
6.1 介質類型 88
6.1.1 以太介質 88
6.1.2 廣域網連接介質 91
6.2 Cisco設備的接口類型 92
6.2.1 固化接口與模塊化接口 93
6.2.2 Cisco網絡設備的常見接口 94
6.3 本章小結 95
本章仿真練習題 95
仿真練習題答案 96
第7章 網絡上兩臺主機的通信過程 97
7.1 對本章的說明 98
7.2 位于同一網段上的兩臺主機
之間的通信過程 99
7.2.1 主機A在應用層的操作 100
7.2.2 主機A在傳輸層的操作 101
7.2.3 主機A在網絡層的操作 102
7.2.4 主機A在數據鏈路層的操作 103
7.2.5 主機A在物理層的操作 103
7.2.6 交換機A對于數據幀的
交換操作 104
7.2.7 主機B接收到數據幀之后的
操作 104
7.3 位于不同網段上的兩臺主機
之間的通信過程 105
7.3.1 主機A上的工作 105
7.3.2 交換機A上的工作 107
7.3.3 路由器A上的工作 107
7.3.4 路由器B上的工作 108
7.3.5 交換機B上的工作 108
7.3.6 FTP服務器B上的工作 108
7.4 本章小結 109
本章仿真練習題 109
仿真練習題答案 112
第8章 IOS基本命令和Cisco 設備
結構簡介 113
8.1 IOS基礎 114
8.1.1 IOS基礎概述 114
8.1.2 IOS的基本模式 114
8.1.3 IOS的幫助工具 115
8.2 Cisco交換機的基本命令 118
8.2.1 交換機的啟動 118
8.2.2 交換機的基本命令 118
8.3 Cisco路由器的基本命令 120
8.3.1 路由器的啟動 120
8.3.2 路由器的基本命令 121
8.4 Cisco設備的管理性命令 126
8.4.1 CDP命令 126
8.4.2 telnet操作和ping、trace工具 128
8.5 Cisco路由器的結構簡介 130
8.5.1 Cisco設備的啟動過程 130
8.5.2 Cisco路由器的結構簡介 130
8.5.3 配置注冊碼的重要作用 131
8.5.4 保存和備份配置文件的命令 132
8.6 一些基本的設備實驗 132
實驗1 路由器的背對背連接 132
實驗2 密碼恢復 134
實驗3 路由器的背對背連接 135
8.7 本章小結 139
本章仿真練習題 139
仿真練習題答案 145
第3部分 路由技術
第9章 IP路由技術基礎 149
9.1 路由技術中的基礎概念 150
9.1.1 路由的基本過程 150
9.1.2 路由、路由技術 153
9.1.3 靜態(tài)路由和動態(tài)路由 154
9.1.4 路由協(xié)議和被路由協(xié)議 155
9.2 動態(tài)路由協(xié)議基礎 155
9.2.1 自治域系統(tǒng)、IGP和EGP 156
9.2.2 路由協(xié)議的分類 156
9.2.3 鄰居關系 157
9.2.4 管理距離 158
9.2.5 度量值 159
9.3 路由協(xié)議的故障排除概述 160
9.4 應用路由技術的Cisco網絡
設備互連實驗 161
實驗 靜態(tài)路由和默認路由 161
9.5 本章小結 163
本章仿真練習題 164
仿真練習題答案 166
第10章 距離矢量路由協(xié)議 167
10.1 距離矢量路由協(xié)議基礎 168
10.1.1 距離矢量路由協(xié)議學習
路由的方法 168
10.1.2 距離矢量路由協(xié)議保證路
由表正確性的六種方法 171
10.2 RIP、IGRP協(xié)議的特性和
配置方法 178
10.2.1 RIP路由協(xié)議的特性 178
10.2.2 IGRP路由協(xié)議的特性和
配置方法 180
10.3 檢查RIP和IGRP路由
協(xié)議的配置和路由表
正確性的命令 181
10.3.1 檢查RIP路由協(xié)議的配置和
路由表正確性的命令 181
10.3.2 檢查IGRP路由協(xié)議的配置和
路由表正確性的命令 182
10.4 應用路由技術的Cisco網絡
設備互連實驗 184
實驗1 基本的RIP協(xié)議的配置 184
實驗2 配置RIP協(xié)議的單播路由
更新 189
實驗3 IGRP路由協(xié)議的不等開
銷鏈路負載均衡 191
10.5 本章小結 195
本章仿真練習題 195
仿真練習題答案 198
第11章 鏈路狀態(tài)路由協(xié)議和混合型
路由協(xié)議 199
11.1 鏈路狀態(tài)路由協(xié)議概述 200
11.1.1 鏈路狀態(tài)路由協(xié)議原理 200
11.1.2 鏈路狀態(tài)路由協(xié)議的算法 200
11.1.3 鏈路狀態(tài)路由協(xié)議的優(yōu)點
與不足 201
11.2 單區(qū)域的OSPF路由
協(xié)議基礎 202
11.2.1 OSPF路由協(xié)議概述 203
11.2.2 OSPF路由協(xié)議的術語 205
11.2.3 最短路徑優(yōu)先算法 206
11.2.4 OSPF路由協(xié)議適用的
網絡類型 208
11.2.5 DR與BDR的選舉 208
11.2.6 Hello包結構及OSPF路由器
形成鄰居的過程 209
11.2.7 運行OSPF路由協(xié)議的路由器
處理路由更新的過程 213
11.3 在單區(qū)域里配置OSPF路由
協(xié)議的命令 214
11.3.1 配置OSPF路由協(xié)議的命令
及一些輔助命令 214
11.3.2 檢驗OSPF配置的命令 218
11.4 EIGRP路由協(xié)議原理 219
11.4.1 EIGRP路由協(xié)議概述 219
11.4.2 EIGRP路由協(xié)議與IGRP路由
協(xié)議的比較 219
11.4.3 EIGRP路由協(xié)議的概念和
術語 221
11.4.4 EIGRP路由協(xié)議的特點 222
11.4.5 EIGRP路由協(xié)議的技術 223
11.4.6 EIGRP的包類型 224
11.4.7 EIGRP路由協(xié)議的算法 225
11.5 EIGRP路由協(xié)議的配置命令 227
11.5.1 配置EIGRP路由協(xié)議 228
11.5.2 配置EIGRP協(xié)議的路由
匯總 228
11.5.3 檢查EIGRP路由協(xié)議配置的
命令 229
11.6 配置OSPF協(xié)議和EIGRP
協(xié)議的實驗 230
實驗1 OSPF路由協(xié)議的基本配置 230
實驗2 EIGRP路由協(xié)議的基本配置
命令 234
11.7 本章小結 240
本章仿真練習題 240
仿真練習題答案 245
第12章 訪問控制列表 247
12.1 訪問控制列表基礎 248
12.1.1 訪問控制列表的作用 248
12.1.2 訪問控制列表的應用 248
12.1.3 應用在接口上的訪問控制
列表的工作流程 249
12.1.4 訪問控制列表過濾數據包
所依據的條件 250
12.1.5 訪問控制列表的操作 251
12.1.6 定義訪問控制列表時所應
遵循的規(guī)范 252
12.1.7 訪問控制列表命令的
基本格式 253
12.1.8 通配符掩碼 253
12.1.9 不同類型的訪問控制列表
的列表號 254
12.2 配置訪問控制列表 254
12.2.1 配置標準的訪問控制列表 254
12.2.2 使用訪問控制列表控制
telnet(遠程登錄) 255
12.2.3 配置擴展的訪問控制列表 255
12.2.4 配置命名的訪問控制列表 256
12.2.5 不同種類的訪問控制列表
在網絡中的應用位置 257
12.3 查看訪問控制列表正確性的
命令 258
12.4 配置訪問控制列表的實驗 259
實驗1 標準的訪問控制列表 259
實驗2 擴展的訪問控制列表 262
實驗3 可控vty訪問 264
12.5 本章小結 267
本章仿真練習題 267
仿真練習題答案 271
第4部分 交換技術
第13章 交換概述 275
13.1 LAN交換原理 276
13.1.1 網橋及橋接地址表 276
13.1.2 路由器在網絡中的角色 276
13.1.3 網橋與交換機的比較 277
13.1.4 以太交換機的反應時間 277
13.1.5 二層交換機、三層交換機和
多層交換機 277
13.1.6 對稱交換和不對稱交換 279
13.1.7 存儲緩沖 280
13.2 交換機的操作原理 280
13.2.1 以太交換機的基本功能 280
13.2.2 MAC地址表 281
13.2.3 交換機對數據幀的轉發(fā)/過濾
決策 284
13.2.4 交換機轉發(fā)數據幀的
三種模式 284
13.3 配置交換機 285
13.3.1 交換機的默認配置 285
13.3.2 Catalyst交換機的配置 286
13.3.3 管理MAC地址表 288
13.3.4 配置端口安全 289
13.4 本章小結 290
本章仿真練習題 290
仿真練習題答案 291
第14章 生成樹協(xié)議 293
14.1 冗余和交換環(huán)路問題 294
14.1.1 冗余對于網絡的重要意義 294
14.1.2 交換環(huán)路所帶來的危害 295
14.2 生成樹協(xié)議 299
14.2.1 生成樹協(xié)議的原理 299
14.2.2 生成樹協(xié)議的算法 300
14.2.3 交換機之間使用BPDU傳遞
交換機的信息 303
14.2.4 端口的狀態(tài) 304
14.2.5 快速生成樹協(xié)議 305
14.2.6 Cisco公司發(fā)展的快速生成
樹技術 305
14.3 檢查生成樹協(xié)議的命令 306
14.4 本章小結 306
本章仿真練習題 306
仿真練習題答案 308
第15章 VLAN技術 309
15.1 VLAN基礎概述 310
15.1.1 LAN與VLAN 310
15.1.2 VLAN的定義 312
15.1.3 VLAN的優(yōu)點 313
15.1.4 VLAN的分類 313
15.1.5 網絡中VLAN的數量和
大小 315
15.2 干道 315
15.2.1 干道的歷史 316
15.2.2 干道的原理 316
15.2.3 干道的工作過程 317
15.2.4 干道的配置命令 318
15.3 配置VLAN的命令 318
15.3.1 80/20規(guī)則和20/80規(guī)則 319
15.3.2 配置靜態(tài)的VLAN 320
15.3.3 檢查靜態(tài)的VLAN的命令 321
15.3.4 取消端口屬于某個VLAN的
命令 322
15.4 VTP域 322
15.4.1 VTP域的原理 322
15.4.2 VTP域的操作 323
15.4.3 VTP域的配置方法 327
15.4.4 核實VTP域的命令 327
15.5 VLAN之間的路由 328
15.5.1 VLAN之間的路由概述 328
15.5.2 VLAN之間的路由配置命令 331
15.6 VLAN故障排除 332
15.6.1 VLAN故障排除的體系化
方法 332
15.6.2 交換網絡的故障診斷 333
15.7 配置VLAN的實驗 335
實驗1 使用單臂路由器進行VLAN
間路由并練習VLAN、VTP、
干道的配置 335
實驗2 在三層交換機上實現(xiàn)VLAN
間路由的實驗(可選) 340
15.8 本章小結 345
本章仿真練習題 346
仿真練習題答案 349
第5部分 遠程接入技術
第16章 交換網絡的區(qū)塊化設計 353
16.1 基本的LAN設計 354
16.1.1 LAN的設計目標 354
16.1.2 LAN設計要考慮的問題 354
16.1.3 物理布線的概述 355
16.2 區(qū)塊化設計的必要性 355
16.3 實現(xiàn)基本的區(qū)塊化設計 356
16.3.1 基本的區(qū)塊化設計 356
16.3.2 標準交換區(qū)塊 357
16.3.3 大型主機區(qū)塊 359
16.3.4 服務器區(qū)塊 360
16.3.5 WAN區(qū)塊 361
16.3.6 交換網絡的核心層(骨干) 361
16.3.7 分布層的交換機在交換
網絡中的特殊地位 362
16.4 區(qū)塊化設計的變形 363
16.4.1 經濟性的設計 363
16.4.2 企業(yè)的Intranet設計 363
16.5 區(qū)塊化設計的設備選型 364
16.6 本章小結 364
本章仿真練習題 365
仿真練習題答案 365
第17章 廣域網與點對點協(xié)議 367
17.1 廣域網概述 368
17.1.1 廣域網概述 368
17.1.2 WAN中的各種技術、設備
及特性 369
17.1.3 WAN與OSI參考模型 371
17.2 廣域網連接類型 374
17.2.1 專線連接與DDN接入 375
17.2.2 電路交換連接 377
17.2.3 包交換連接與虛擬電路 379
17.3 點對點協(xié)議與封裝格式 381
17.3.1 兩種類型的封裝協(xié)議概述 381
17.3.2 高級數據鏈路控制協(xié)議 381
17.3.3 點對點協(xié)議概述 382
17.3.4 PPP協(xié)議架構 384
17.3.5 PPP會話連接的建立 386
17.3.6 PPP驗證方式 387
17.3.7 多鏈路綁定 389
17.4 廣域網技術與封裝協(xié)議的
配置 390
17.4.1 封裝HDLC 391
17.4.2 封裝PPP及配置其驗證方式 391
17.4.3 配置多鏈路PPP 392
17.4.4 對多鏈路PPP核驗與排錯 393
17.4.5 核驗PPP封裝格式與PPP
驗證排錯 394
17.5 本章小結 394
本章仿真練習題 395
仿真練習題答案 396
第18章 綜合業(yè)務數字網與DDR
技術 397
18.1 ISDN概述 398
18.1.1 ISDN的發(fā)展史 398
18.1.2 ISDN的用途和特點 398
18.1.3 ISDN簡介 399
18.2 綜合業(yè)務數字網技術 400
18.2.1 ISDN協(xié)議標準與交換機
類型 400
18.2.2 ISDN訪問接口類型與
呼叫處理 402
18.2.3 ISDN的組件和參考點 404
18.2.4 ISDN的協(xié)議層 408
18.2.5 ISDN的典型應用 411
18.3 按需撥號路由技術 411
18.3.1 DDR技術概述 411
18.3.2 DDR技術分析 412
18.4 配置ISDN 413
18.4.1 基本的ISDN配置命令與
參數講解 413
18.4.2 按需撥號路由的配置命令
與參數講解 415
18.4.3 ISDN與DDR配置實例 418
18.4.4 核驗ISDN與DDR的運行
情況及排錯命令介紹 420
18.5 本章小結 423
本章仿真練習題 423
仿真練習題答案 424
第19章 幀中繼技術 425
19.1 幀中繼概述 426
19.1.1 幀中繼的歷史 426
19.1.2 幀中繼及其用途 426
19.1.3 幀中繼技術概述 426
19.2 幀中繼技術 428
19.2.1 幀中繼技術術語與
流量術語 428
19.2.2 幀中繼網絡拓撲環(huán)境 430
19.2.3 幀中繼的運作 431
19.2.4 幀中繼的幀格式 432
19.2.5 幀中繼信令 433
19.2.6 幀中繼地址映射 435
19.2.7 路由更新的可達性
(水平分割)及廣播 436
19.2.8 幀中繼子接口 437
19.3 配置幀中繼 439
19.3.1 基本命令及參數詳解 439
19.3.2 兩種不同接口模式下的
幀中繼配置 443
19.3.3 核驗幀中繼的運行 445
19.4 本章小結 448
本章仿真練習題 448
仿真練習題答案 449
第20章 網絡地址轉換(NAT) 451
20.1 NAT技術簡介 452
20.1.1 NAT技術的產生原因 452
20.1.2 NAT的功能與作用 452
20.1.3 NAT技術的一些術語 453
20.1.4 NAT的工作過程 455
20.1.5 NAT的優(yōu)缺點 456
20.1.6 NAT技術的一些
典型應用 457
20.2 NAT的配置命令 459
20.2.1 靜態(tài)NAT的配置方法 459
20.2.2 動態(tài)NAT的配置方法 459
20.2.3 檢查NAT正確性和NAT
故障排除所使用的命令 460
20.3 配置動態(tài)多對一NAT地址
復用的實驗 461
20.4 本章小結 463
本章仿真練習題 463
仿真練習題答案 465
第6部分 工程案例分析
第21章 工程案例分析 469
21.1 編寫網絡工程方案的原則 470
21.2 某設計院信息化改造
工程方案 471
21.3 本章小結 483
附錄A 常用端口 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