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的國際競爭力是國家國際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基礎,提升高等教育的國際競爭力也就意味著增強國家的國際競爭力。我國高等教育體制在很大程度上仍帶有和沿襲了計劃經濟時期形成的特征,致使高等教育很難承擔提升國家國際競爭力的重任。因此,《人力資本與中國高等教育體制改革研究》試圖從人力資本的培育和使用的特征和過程出發(fā),對高等教育問題進行研究。在內容安排上。《人力資本與中國高等教育體制改革研究》可分為兩個部分共九章。第一章提出和界定了《人力資本與中國高等教育體制改革研究》所研究的問題,明確了研究思路,并對相關文獻進行了簡要的述評。第二章至第五章是理論分析部分,明確了高等教育的功能及其制度要求,以人力資本特征分析為基礎論證了人力資本的生成機制,剖析了異質型人力資本特點、形成和細分與高等教育的多樣性之間的內在邏輯,進而分析了高等教育組織的治理及其績效。第六章至第八章是實證部分,通過分析我國高等教育體制的歷史沿革及其內在邏輯,比較國外高等教育模式。提出了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的自標、模式與機制。第九章是結論與討論?!度肆Y本與中國高等教育體制改革研究》通過對高等教育功能的歷史考察,明確了高等教育的基本功能在于:知識的生產、傳播和對社會的科研服務。這實質上是人力資本的培育和使用過程。人力資本的生成特性決定著人力資本的生成機制,人力資本的生成特性表現(xiàn)為投資性、學習性和積累性。而人力資本的生成機制主要有營養(yǎng)保健、正規(guī)教育和干中學幾種形式。營養(yǎng)保健機制主要是促進人的良好身體素質的形成,正規(guī)教育和干中學主要是促進人的知識技能的獲取。人力資本的產權特性決定著人力資本生產的投資主體、生產的組織形式和組織治理。人力資本包含異質型人力資本與同質型人力資本,高等教育區(qū)別于基礎教育之處就在于,其培育和使用的是異質型人力資本。在知識經濟時代,異質型人力資本需求的增加促進了高等教育的改革與發(fā)展,異質型人力資本的細分必然要求高等教育具有多樣性特征,而高等教育的多樣性又會反過來對異質型人力資本的培育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這種高等教育的多樣性需要導致高等教育組織形式的多元化選擇,并建立與之相匹配的組織內邵治理機制和外部治理機制,從而達到良好的組織治理績效。內部治理機制包括基本組織結構、決策機制、激勵約束機制、校長選拔機制、大學文化。外部治理機制包括政府宏觀管理機制、成本補償機制、市場機制。在分析我國高等教育體制的歷史沿革、現(xiàn)狀及其特征的基礎上,探討了我國高等教育體制差異與人力資本形成的效率評價和我國高等教育體制變革的內在邏輯。我國教育體制改革制度變革的方式主要為:強制性制度變遷和誘致性制度變遷。其中,強制性制度變遷占主導性地位。我國高等教育變革的可能方向為:高等院校擁有更大自主權;以市場為導向的多層次高等教育并存:民辦高等教育成為重要的辦學力量;面向國際的開放式高等教育等。通過對美國、英國、日本、德國和俄羅斯五國高等教育進行比較分析,它給我國高等教育的發(fā)展和完善帶來幾點啟示:構建完善的高等教育法規(guī)體系:高等教育應實行精英教育和大眾化教育并舉;高等教育應采取多元化的融資渠道;組建優(yōu)秀的管理團隊和建立完善的多方位高教評估機制:提倡和支持高校為國家和社會服務;加強高校文化的建設。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的目標是:滿足社會對異質型人力資本的多樣需求:建立多層次的高等教育體系;建立以市場機制為主與政府管理為輔的高等教育管理體制。其發(fā)展模式應采取混合治理模式,努力完善高等教育組織的內部治理機制和外部治理機制,從而提高人力資本培育和使用績效?!度肆Y本與中國高等教育體制改革研究》以人力資本為研究切入點,結合現(xiàn)代經濟學的多種理論和方法.尤其是運用了產權分析方法、人力資本理論以及組織治理理論等分析方法,對人力資本與高等教育體制問題進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的目標模式與治理機制?!度肆Y本與中國高等教育體制改革研究》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和廣泛的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