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求知的學生,他冷靜地指出:“異常的≠病態(tài)的”。并詼諧地說: “雷鋒就是異常的,只不過是異常地好,好到我們大家都要向他學習?!?作為資深的精神病理學專家,20世紀80年代,許又新教授在國內發(fā)起制定了“精神分裂癥”和常見“神經癥”的診斷標準。現在,大家對“抑郁癥”這個名詞越來越熟悉了。但有時也不免困惑。難道自評問卷上大部分情況都有過一些就算抑郁癥? 許老師的文章《抑郁癥診斷的變遷》(1999)回答了這個問題。并且在更深層次上啟發(fā)讀者:“人們可以從理論上批評美國人口中有20%患精神科障礙的說法,認為那是過分診斷的產物。但是我們無法否認,這20%的美國人比起其他美國人來是更加不幸和需要心理衛(wèi)生的特殊幫助的,并且人家從20 世紀60年代起對這20%的人就一直在有效地開展著給予特殊幫助的工作?!?作為心理治療與心理咨詢專業(yè)委員會的主任委員。他以平實的語言總結:“心理治療關系是一種特殊的人際關系”,“心理治療就是利用關系克服阻力”。而《談談親子關系》、《心理治療與學習》則更像是來自長者的語重心長的敘說。讀一本書,就是一次心靈的對話。有機會進行能開闊心靈的對話,當受益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