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戲劇學探索
中國古典戲劇學的歷史分期與理論框架
中國戲劇觀念的演變歷程
中國古典喜劇理論初探
中國古代、近代悲劇理論概說
中國古代戲劇表演學的理論體系
古代戲曲理論中的“游戲說”
古代曲論中的“本色”論
古代劇論中的人物形象論
古代曲論中的藝術風格論
古代曲論中的觀眾心理學
二十世紀前期的中國戲曲研究
戲劇史考論
宋代文人與戲劇關系略論
金院本補考
宋雜劇金院本劇目新探
論元雜劇的分類研究
湯顯祖與魏晉風度及文學
昆曲評論家潘之恒
楊葆光及其《牡丹亭》手批本
“專定釵盒情緣”——《長生殿》怎樣寫“情”
論古代戲曲民俗
詩詞曲探勝
古代文人的桃源情結
漁父形象與古代文人心態(tài)
無題詩簡論
晚唐詩境與詞境
從詞到曲——論金詞人的貢獻
金元詞典演變與音樂的關系
詞的接受美學淺談
談談李清照詞的評論問題
陳子龍的詞和詞論
試論舊體詞曲與新文學詩歌創(chuàng)作的關系
試論于右任詩歌的藝術淵源
南北融合與文學關系探討
南北文化融合與詞體的確立
南北融合與古代戲劇
南北融合與諸葛亮形象的演變
南北融合與關羽形象的演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