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社會科學社會學社會學大綱

社會學大綱

社會學大綱

定 價:¥58.00

作 者: 李達
出版社: 武漢大學出版社
叢編項: 武漢大學百年名典
標 簽: 社會學

ISBN: 9787307054622 出版時間: 2007-04-01 包裝: 精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501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著名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家、教育家李達先生的力作《社會學大綱》由五篇組成,分別是:唯物辯證法;當作科學看的歷史唯物論;社會的經(jīng)濟構造;社會的意識形態(tài)。作者對各篇的內容進行了全面而深刻的闡述。全書思想深刻、內容豐富、說理透徹、行文流暢,曾被毛澤東稱為“中國人自己寫的第一本馬列主義哲學科教書”,在中國馬克思主義傳播史上產(chǎn)生過巨大影響。此書是李達在國立北平大學法商學院任教授時的名著。1935年北平大學法商學院作為講義首次印行,1937年5月由上海筆耕堂書店出版,同年再版三次。毛澤東詳讀了此書并作了眉批,向延安抗日軍政大學和哲學研究會作了推薦,指出此書是“中國人自己寫的第一本馬克思主義哲學教科書 ”。1939年艾思奇編輯出版《哲學選輯》時收錄了此書的《唯物辯證法的諸法則》一童。1948年中原新華書店根據(jù)毛澤東的意見重版了此書。同年生活書店將此書第五篇《歷史唯物主義》以《新社會學大綱》的書名列入 “新中國大學叢書”再版。理論界認為李達的《現(xiàn)代社會學》、《社會學大綱》、《唯物辯證法大綱》三部論著是我國三個不同時期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代表作,在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義。

作者簡介

  李達(1890~1966)中國傳播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先驅,杰出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家,中國共產(chǎn)黨的主要創(chuàng)始人和早期領導人之一。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學部委員,中國哲學學會會長。1952年至1966年任武漢大學校長,一級教授。號鶴嗚,湖南零陵人。早年在永州中學學習時受愛國思想熏陶,1913年赴日本學習理科。1918年為反對段祺瑞政府賣國行為帶頭罷課歸國,與許德珩等發(fā)起學生抗議示威活動。失敗后再赴日本,全力鉆研馬克思主義,翻譯出版《唯物史觀解說》、《社會問題總覽》、《馬克思經(jīng)濟學說》等書,向國內介紹了馬克思主義理論。1920年春回國,與陳獨秀等發(fā)起籌建中國共產(chǎn)黨,主編《共產(chǎn)黨》月刊。在《新青年》和《共產(chǎn)黨》月刊發(fā)表《討論社會主義并質梁任公》、《社會革命的商榷》、《無政府主義的解剖》、《評第四國際》等大量論文,投入關于社會主義問題和無政府主義問題的論戰(zhàn),指出中國必須走社會主義道路,必須采取“勞農(nóng)主義的直接行動”建立無產(chǎn)階級專政國家,然后“用大速度增加全部生產(chǎn)力”。1921年任巾國共產(chǎn)黨發(fā)起組代理書記,籌備中國共產(chǎn)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會上當選為中央宣傳主任。同年主持人民出版社,任平民女學校長。l922年應毛澤東之邀任湖南自修大學學長,系統(tǒng)講授唯物史觀,主編《新時代》。1923年為保持共產(chǎn)黨在國共合作中的獨立性問題與陳獨秀發(fā)生嚴重分歧,離開黨組織。北伐戰(zhàn)爭時期任國民革命軍總政治部編審委員會主席兼中央軍事政治學校代理政治總教官?!?。

圖書目錄

第一篇 唯物辯證法
第一章 當作人類認識史的綜合看的唯物辯證法
第一節(jié) 唯物辯證法的前史
第二節(jié) 唯物辯證法的生成及發(fā)展

第二章 當作哲學的科學看的唯物辯證法
第一節(jié) 辨證唯物論的一般特征
第二節(jié) 唯物辯證法的對象
第三節(jié) 世界的發(fā)展與世界認識史的概觀

第三章 唯物辯證法的諸法則
第一節(jié) 對立統(tǒng)一的法則
第二節(jié) 由量到質及由質到量的轉變的法則
第三節(jié) 否定之否定的法則
第四節(jié) 本質與現(xiàn)象、內容與形式
第五節(jié) 必然性與偶然性、現(xiàn)實性與可能性、法則與因果性

第四章 當作認識論和論理學看的唯物辯證法
第一節(jié) 認識過程考察的根據(jù)、意識的生成
第二節(jié) 感覺
第三節(jié) 概念
第四節(jié) 判斷與推理、分析與綜合、歸納與演繹
第五節(jié) 形式論理學的批判

第二篇 當作科學看的歷史唯物論
第一章 歷史唯物論序說
第一節(jié) 歷史唯物論的對象
第二節(jié) 當作歷史觀與方法、理論與實踐的統(tǒng)一看的歷史唯物論

第二章 資產(chǎn)階級社會學及歷史哲學之批判
第一節(jié) 資產(chǎn)階級社會學之批判
第二節(jié) 資產(chǎn)階級歷史哲學的批判

第三篇 社會的經(jīng)濟構造
第一章 生產(chǎn)力與生產(chǎn)關系
第一節(jié) 勞動過程、自然與社會
第二節(jié) 生產(chǎn)力
第三節(jié) 生產(chǎn)諸關系
第四節(jié) 生產(chǎn)力與生產(chǎn)關系的統(tǒng)一

第二章 經(jīng)濟構造之歷史的形態(tài)
第一節(jié) 資本主義社會以前的各種社會的經(jīng)濟構造
第二節(jié) 資本主義的經(jīng)濟體系
第三節(jié) 社會主義的經(jīng)濟體系

第四篇 社會的政治建筑
第一章 階級
第一節(jié) 科學的階級觀
第二節(jié) 資本主義社會的各階級


第二章 國家
第一節(jié) 國家的理論
第二節(jié) 國家之起源及其發(fā)展
第三節(jié) 近代國家
第四節(jié) 過渡期的國家

第五篇 社會的意識形態(tài)
第一章 意識形態(tài)的一般概念
第一節(jié) 當作上部構造看的意識形態(tài)
第二節(jié) 意識形態(tài)的一般特性

第二章 意識形態(tài)的發(fā)展
第一節(jié) 先資本主義社會的意識形態(tài)
第二節(jié) 資本主義社會的意識形態(tài)
第三節(jié) 社會主義社會的意識形態(tài)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