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主革命思想家,學者。即章炳麟。又名絳,字枚叔,號太炎。浙江余杭人。早年從樸學大師俞樾受業(yè)。中日甲午戰(zhàn)爭以后,投身變法運動,參加強學會,任《時務報》撰述。政治思想傾向改良主義。他不同意康有為神化孔子,再加上在學術上他是古文經學派,康有為、梁啟超是今文經學派,不久即分道揚鑣。戊戌政變后,章太炎遭通緝,避地臺灣,任《臺北日報》記者。1899年春,他把自己有關經學、史學、哲學、文學和音韻等方面的散論輯成 《訄書》。同年夏,東渡日本,結識孫中山。1900年7月,在上海參加唐才常發(fā)起的張園國會,因反對既排滿又勤王的宗旨,脫離改良派,走上推翻清王朝的革命道路。1902年再次逃亡日本,與孫中山正式結交。為了宣傳排滿思想,和秦力山等人在東京發(fā)起支那亡國二百四十二年紀念會。1903年3月,重至上海,任教于蔡元培創(chuàng)辦的愛國學社。6月在《蘇報》上發(fā)表《駁康有為論革命書》 ,直斥光緒皇帝為“載湉小丑 ,未辨菽麥”,對革命則大加贊頌,為資產階級革命派同改良派的大論戰(zhàn)拉開了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