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經(jīng)濟管理自我實現(xiàn)/勵志個人修養(yǎng)與自我完善自信,你就能贏

自信,你就能贏

自信,你就能贏

定 價:¥22.80

作 者: 張璞 著
出版社: 江西美術(shù)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個人修養(yǎng)/自我完善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807490753 出版時間: 2007-05-01 包裝: 膠版紙
開本: 頁數(shù):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當你發(fā)現(xiàn)人生最大的敵人就是你自己,這場戰(zhàn)役,你就注定無路可逃。你必須接受自己不完美的事實,即使這是很殘酷痛苦的;你必須適應(yīng)這個凡事不如意的世界,盡管你已經(jīng)很努力。在自卑面前,每個人都無可逃避,你如何面對自己的自卑,就決定了你的命運。個體心理學大師阿德勒告訴我們:面對自卑,你唯一能做的事,就是擁抱它,然后超越它。他一再強調(diào),自卑是人性的一部分,自卑不是壞事,它是讓你進化成長的“精神荷爾蒙“。然而有人無法面對自卑,于是他的自卑,就成了毀滅他自己的催命詛咒。超越自卑,你才能釋放被封印已久的潛能?;钣米员?,你才能擁有面對不如意的抗體。在與自卑的戰(zhàn)役中,沒有人可以幫你,更沒有人可以代替你:事實上,超越困境和自卑的鑰匙,就是你自己。如果自卑是詛咒,你就是解除咒語的法師。如果自卑是毒,你自己就是解藥。本書是以心理學的觀點,分析了日常生活的事件,明確指出哪些行為是自卑的表現(xiàn),并找出動機,讓各位了解“自卑情結(jié)”如何影響我們的人生。

作者簡介

  張璞,人性心理研究專家。 藝術(shù)科班畢業(yè)的文字工作者,也是一位努力為自己而活的文化工作者。曾任報紙專欄作家、電視臺記者、出版社編輯等職。自認是一位懂得享受人生的“感覺主義者”,最歡的一句箴言是“為自己的感覺而活”?!∽髡邚男【拖矚g狗,30歲后則喜歡和貓生活,而且開始喜歡探究人性和人的心理。目前為自由文字工作者,曾著有《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小心臉上哭,心里笑的人》等暢銷著作數(shù)十種。

圖書目錄

推薦序 以挫折為師,化自卑為人生新契機
自序 面對“自卑”,我們永遠都有兩種“選擇權(quán)”
前言 超越自我——阿德勒大師的自卑處方
Ⅰ別做自卑的奴隸
 態(tài)度,決定弱點的尺度
 自卑是綿里藏針的心理游戲
 壓力不是殺人兇手,人才是
 幼兒期的“自卑印記”
 權(quán)力,是麻痹自卑的“毒藥”
 名牌,是抬高身價的“催眠術(shù)”
 當“傀儡”比較安全?
 說錯話,往往是不小心說了“真心話”
 外表十分完美,就是最大的破綻
 失去舞臺的演員,為何生不如死?
 移情,是欲望的“投影機”
Ⅱ 看透弱點,避免重蹈覆轍
 因為恨你,所以敬愛你
 守財奴,守的是“安全感”
 偏執(zhí),讓你一生孤苦
 優(yōu)越感,也是一種春藥
 其實,是你創(chuàng)造了你的“死穴”
 “酸葡萄現(xiàn)象”,酸的是心
 外遇的人,特別體貼顧家
 因為自卑,所以想成為別人
 沒有人能逼你失敗,除了你自己
 借口,是自卑的防彈衣
 “雞同鴨講”背后的心理意義
Ⅲ 莫把自信建立在自卑的沙堆上
 外表,其實是自卑的尺度
 愛的反作用——期待愈深,就愈怕受傷害
 托詞背后,總有不可告人的秘密
 刺猬的盔甲來自不安
 自欺欺人為“完美主義”之母
 無能的下屬,是無能的上司造就出來的
 我們的行為,都藏著“自卑密碼”
 嘴巴上的“半瓶水效應(yīng)”
 忘了自己的臉——“面具人格迷失癥”
 每個人都需要“情緒回收桶”
 自卑是火,偽裝的紙永遠包不住
Ⅳ了解潛在的自卑感
 小心,別踩到他人的“地雷區(qū)”
 心虛的人,十有八九惡人先告狀
 逃避是一種“免費麻醉劑”
 玩物為何會“喪志”?
 不說話的“未爆彈”,殺傷力最強
 表面上招蜂引蝶,只是“煙霧彈行為”
 不會開車的人,永遠嫌路不夠直
 性欲,自卑者的犧牲品
 老漢為何總愛提當年勇?
 流浪漢的“唬爛哲學”
 愈無能的人,愈喜歡瞎忙
Ⅴ 破除自卑的想法
 自暴其短,等于先替自卑打“疫苗”
 自卑的人,總喜歡制造傀儡
 怨氣是炸藥,自卑是“引信”
 用一連串的錯誤,建筑成功人生
 要贏得人心,先要掌握人性
 “自我解嘲”式的不在意,其實最在意
 使性子,不是小孩的專利
 另類壓力抒解法——“八卦綜合征”
 老實并非“任人宰割”,只是“按兵不動”
 行為密碼,往往透露“真實想法”
 人會說謊,但肢體語言不會
Ⅵ一切,只是你的心結(jié)罷了
 “端茶送客”暗示著“你不受歡迎”
 自卑,是愈描愈黑的“黑函”
 最安全的第一人稱——“我們”
 愈想得到勝利,就愈容易失利
 凡有壓抑,必有“失誤行為”
 推卸責任,是告訴人家你扛不起
 賣弄自卑,只會讓你更自卑
 別在自卑的傷口上撒鹽
 與其跟周公下棋,不如先解決問題
 “回歸幼兒退化癥”和“戀母情節(jié)”
 生病,也是自我保護的機制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