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文學作為人文學科中的一門新興邊緣學科,在中國,從20世紀初開始,經過了幾代學者前赴后繼的拓荒、墾殖,特別是近20年來的建設,近百卷的《中國民間故事集成》、《中國歌謠集成》和《中國諺語集成》(總稱三套集成)的陸續(xù)編纂出版,已經初步建立起了包括若干分支學科的學科體系,其中以神話學和史詩學領域的成就最為引人注目。神話學從單純的文藝社會學的闡釋,發(fā)展為多學科的參與,觸及到了世界神話學幾乎所有重要問題,而且提出了許多值得注意的新見解。在古典神話及其文獻資料之外,近年又在全國各地、各民族的居民中搜集了大量流傳在口頭上的活態(tài)神話文本,填補了中國神話學的空白。在我國,神話學一時成為顯學。史詩研究雖然起步較晚,卻后來居上,如今已成磅礴之勢,一批中青年學者成長起來。中國不僅有了研究《江格爾》、《瑪納斯》、《格薩爾》的知名學者和博士,史詩研究的“中國學派”也已經登上了世界史詩學壇。中國的史詩是活態(tài)的,不像古希臘羅馬的史詩是已經死亡了的,因此中國史詩的搜集和研究,對于中國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的書寫,有著特別重要的意義。